首页>
根据【作者:雨前】搜索到相关结果 90 条
-
论红色文化与中国当代官窑:红色官窑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科优势
-
作者:
陈雨前
刘晓玉
聂铭洁
占士红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使命
红色官窑
传承与创新
创意
-
描述:
《红色官窑》项目试图探索和建立"传承与创新"陶瓷文化与创意产业发展的教学体系,孵化"传承与创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传承与创新"陶瓷文化科研和创意转化的平台与机制。这一举措有着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性、推动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和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的可行性,战略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合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民族陶瓷文化、推动中国"红色之都"的建设和我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对于合理调整我国陶瓷教育学科体系和深入促进教学改革、调动师生理论研究和创意设计实践的积极性,对于真正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切实做到"创意融合技术,设计传承文化",切实履行我校"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复兴中华陶瓷文化"的使命和办学宗旨等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序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录
陶瓷材质
陶冶图
陶瓷雕塑
研究丛书
陶瓷文化
粉彩瓷
景德镇学
景德镇陶瓷
古彩
-
描述:
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序
-
景德镇陶瓷雕塑历代珍品赏析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雕塑
-
描述:
借鉴了黄云鹏、陈梦龙的《景德镇瓷器雕塑史略》一文(载于《景德镇陶瓷》,1982年第1期和熊钢如、洪秀明《陶瓷雕塑》,《陶瓷研
-
大家的坚守——读李文跃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艺术家
陶瓷文化
陶瓷艺术
创作
代表作品
文化研究
工艺美术
徐悲鸿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中国当下艺术界的浮躁,是众人皆知的现实,鲜有一生坚守,耐得寂寞,对艺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你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与执着,往往唯名而作,唯利而为。故此,鲜有真正成为时代精品、历史经典的作品问世。所谓的收藏,也往往是出于投资的动机,鲜有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国之重器秘藏于世,流传于世。因此,这个时代也真正缺少徐悲鸿、齐白石那样的艺术大家。其实,钱老先生的"大师之问"不仅仅是指科技界,时代在呼唤,徐悲鸿、齐白石那样的艺术大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在期待时代精品、历
-
历史的昭示 时代的呼唤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时代
官窑
景德镇
清代
御窑厂
历史
皇帝
自觉
瓷器
-
描述:
陶器,是全人类的不自觉的造物活动。但这一不自觉的造物,却是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的开始,是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的里程碑事件,不仅如此,它还是人类天真的艺术创造,给人类留下了艺术的"哥德巴赫猜想"和永恒的美。中国,瓷器,China,china,瓷器与国齐名,与国同辉。
-
精气神与陶瓷艺术生命力—我看宁钢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
陶瓷文化
艺术生命力
精气神
文化艺术
陶瓷艺术
陶瓷工业
景德镇陶瓷
中国瓷器
世界
-
描述:
众所周知,景德镇历史上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之世界瓷都。我常说,景德镇是景德镇的,景德镇是中国的,景德镇是世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景德镇就不仅仅是景德镇人民创造的,同样,它成为世界陶瓷艺术的圣城,也有着世界其他国
-
古今结合、新颖独特: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亚林陶艺作品有感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陶艺作品
材质美
相结合
中国陶瓷
装饰美
艺术大师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艺术美
-
描述:
陶瓷是胎与釉、瓷与诗书画相结合的传统艺术,它的美既在于原料的材质美、制作的工艺美,更在于装饰的艺术美,是集材质美、工艺美、装饰美于一体的艺术品。在这独特的艺术领域里,曾亚林的作品格外令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古今结合、新
-
单纯之美奇芳异葩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邢窑白瓷
白釉
刻瓷
越窑
关于美
涂金水
青白瓷
黑釉
工艺美术大师
原始瓷器
-
描述:
朴素之谓美,天地有大美,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一条关于美的经典法则,也是历朝历代人们崇尚的一种美的境界与品评艺术品的一个尺度。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种朴素美和单纯美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是陶瓷美所崇尚的一种标准。原始陶瓷的稚拙自不必说,原始瓷器的浑朴也不必说。南北朝的青瓷、唐朝的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无不因这种素朴和单纯之美的韵致而让世人迷醉,也感染着其时的诗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诗句,就是描写唐代越窑青瓷的。
-
中国、非洲与阿拉伯国家间陶瓷艺术与“景德镇学”交流活动综述
-
作者:
陈雨前
徐胤嫚
杨莉莎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德镇学
双向交流
-
描述:
为保护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弘扬文化多样性计划之中国、非洲与阿拉伯国家间陶瓷艺术与‘景德镇学’交流活动"于2011年正式启动。该活动已分别于2012、2013年成功举办两届,在加强陶瓷文化艺术这一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为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和"景德镇学"走进世界的视野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同时还增进了中国陶瓷文化艺术与世界陶瓷文化艺术的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论咏瓷诗的美
-
作者:
陈雨前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易·艾黎
景德镇瓷
马克思
情感美
白瓷
形象美
薄胎瓷
陶瓷制品
生产过程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论咏瓷诗的美陈雨前(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333001·)咏瓷诗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美。它既有诗歌的共性,更有它独特的韵味与美。对咏瓷诗进行整理与研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就咏瓷诗的美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1驭物游于心的劳动自由美陶瓷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