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燕芬】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丹青·光影 沈岩:从书入画,从画入书 张鹏程:妙笔生辉,丹青一绝
-
作者:
陈燕芬
来源:
今日科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科技工作者
协会
书画艺术
福建省
书法家
副院长
新加坡
以书入画
职业技术
-
描述:
文/陈燕芬 从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职位上退下来的沈岩,被邀请加入福建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担任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并以常务副院长的身份主持翰墨书画院的日常工作。 如今的沈岩,除了埋首研究中国船政文化,时不时受邀到电视台讲授相关内容,还广泛参加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当然,老科协的工作不能耽误,沈岩经常组织其所在的福建省老科协交通专业委员会成员到各县市公路局、学校等开展讲座,普及一些科学知识。 “您都已经63岁了,还这么到处奔波,累吗?”接受采访的时候,沈岩刚从鄂尔多斯参加完书画交流活动转到北京,看着风尘仆仆的,记者忍不住问道。沈岩笑了笑,说:“累是会啦,不过虽然累,做这些本职该做的和喜欢做的,我感到很充实,心情舒,畅。”或许正是由于他退而不休,始终保持着轻松的心态,所以他一点都不像年过花甲,看上去也不过四十出头。 沈岩,出生于福建诏安的一个书香世家。诏安是中国书画之乡,沈岩父亲的书法在这里备受推崇。从三岁起,父亲开始教授沈岩书法。初学颜柳、芥子园,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 18岁时离开家乡,辗转闽西、闽北,又到闽中,先后当过农民、工人、记者、编辑、总经理、公务员和高校教师、研究学者。然而,他的书画情结始终了却不断。工作忙,他就把书画当做茶余饭后的闲事,把书斋当成宽心斋。他认为书画一定要“9币古、师今、师造化”,于是就把斋名称为“三师堂”。 沈岩一方面演习古书画,内师古风,一方面求师访友,外师造化。在他的三师堂里,有题联一幅“师古圣,学今贤,拜山川造化;探无形,求至法,描灵性真如。” 书法方面,他一边临帖,一边创作。集古字,博采众长,然后化为自家的风格。先是唐楷,柳、颜为主,后苏、米、怀素、王铎,再攻魏碑和二王。尝试以汉之笔法,晋之笔势,魏之笔触,明清之笔趣,综合而为之。 绘画方面,他从《芥子园》起步,先学花鸟、人物,后学山水。学过素描、水彩、油画。由于有书法的功底,又因性格使然,沈岩喜欢水墨画,以书入画,强调笔墨与情调。画法则宗宋元,意趣则崇海派。同时注意研习石涛、任伯年、张书旗、傅抱石、陆俨少的画法,汲取蒲华、齐白石、张大干、沈耀初的笔趣。在山水画方面,让他追求不已的则是宋人的古法,石涛的笔意,抱石的情怀。 初次看到沈岩的作品是一幅电子版的《复得自然图》,虽然是机器显示屏,却仍然被水墨画中的气势雄浑、宁静洒脱所震撼。画中黑墨处,是大山和丛林,远近、高低、深浅错落有致;画中留白处,似云雾缭绕,又似清泉徐泻。 我对沈岩说,我喜欢你画中远近、深浅的层次感。不料,沈岩却道:“作画单单讲求如何用笔、如何用技巧是不行的,这只能沦于表现形式;一幅画好与坏,要看其所营造出来的意境。” 沈岩认为,书画家的人品好,道德情操高,能够使他的书画更具有收藏价值。书画艺术不应只看表现形式,其实是书画家的文化内涵营造了书画的意境。 沈岩从书入画,从画入书。近年来,其作品也得到海内外书画爱好者的肯定,多次举办画展,并出版多册画集。 1999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 2000年2月,应邀赴新加坡参加华族文化节,并举办了《中国沈岩书画展》和学术讲座。 2006年3月出席国际书法交流新加坡大展,受到新加坡总统纳丹接见。 2006年11月,应邀赴香港在上环文娱中心举办画展。 2007年2月福建省美协、书协在他的家乡举办《沈岩书画艺术作品展》。 《源远流长图》、《问道图》被人民大会堂收藏。《龙潭图》被中央军委办公厅收藏。500件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友人珍藏。其诗联造诣亦高,《三师堂吟草》和书赠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嵌名联《显志平东海龙光射斗牛》、赠连战的《连天松海无穷碧战雪梅花分外香》等联作均深受好评。 《沈岩书画集》、《沈岩书画艺术》出版,其作品越来越得到书画界、收藏界以及媒体的推崇和青睐。 附:沈岩书画艺术评论 沈岩的书法,有很深的家学渊源。他的行书作品,有苏东坡的味道。草书作品是怀素的味道,取奔放一格。碑味也很浓,可见他取法高古,广收博取,不拘一格。然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一中国文联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 沈岩先生的书画艺术,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从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山水画的传统,理解深刻。他大量临摹古代、近现代山水名家的名作,功力深厚,达到了相当的境界。许多作品有石涛的笔墨韵味,又有傅抱石的气势。散锋用笔和淡墨处理得相当好。格调很高。 一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 沈岩先生的艺术有很深的传统,又有强烈的现代感。他的书画艺术,以书入画,以画入书,达到了很高雅的境界。我用两个字来概括他的艺术特点,就是“劲”和“秀”。“劲”就是苍劲,很有力度;“秀”就是秀气、文雅。他把传统的文人修养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激不厉,不浮不燥,相当完美。 一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著名美术理论家翟墨 沈岩先生自幼酷爱书画,临池创作不辍,其山水画作,以书入画,笔势开张,墨韵浓烈,既具宋人气度,又有傅抱石的笔意及现代的精神;书法则以行草见长,苍劲豪放,在中国中年一代艺术家中,颇具代表性。 一一新加坡艺术总会会长、南洋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何家良 沈岩先生以书入画,笔势开张,墨韵浓烈,具有宋人气度,石涛风范,又有抱石笔意,现代精神;其书法以行草见长,用笔洒脱,结体宽博,笔方势圆,苍劲豪放。 一一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陈声桂 沈岩先生在武夷山生活了12年。他用周围的环境观山读谱,徒手写生,创作出一幅幅气势雄浑、韵致淋漓、妙趣天成、格调很高的山水画作。他的山水画是精神与自然的契合,线条洗炼,挥韵自如,笔到意到,笔未到意也到,笔情墨韵,令人折服。 一一新加坡书法家协会副会长、艺术理事会理事吕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