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金从华】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千年屋
-
作者:
金从华
来源:
清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间日
枝条
盆栽
龚自珍
氮肥
曲折
花蕾
梁元
石榴
-
描述:
王木匠在五龙山根生土长了几十年,也就舞弄了几十年的斧子。他把个木工活做到最高的境界了,在五龙山不论大人孩娃,一律不再称呼他王木匠,而是改称为木匠王。当然,这不仅仅是三个字的颠倒,而是一种认可和奖赏。 其实,木匠王最拿手的应该是千年屋的制造。所谓千年屋,也就是棺木。这活看似粗糙,实则是大有文章可做,一是从工艺上讲,它兼容了木工中的圆木和矩木技术,时而内圆外方,时而外圆内方,时而方圆相济,纹饰相间,相得益彰。二是从外形上讲,木质有好坏之分,好的有香檀、紫檀、红木等,次之的有水木、椿木、杉木,再次的有松木、杂木等。三是从规格上讲,档次有高低之分,好的有独木的、五块板的,次之的有九圆、十一圆、十三圆的,再次的有十四—十六圆的,以及无数杂木拼凑而成的木侠。四是从伦理上讲,它有男女老少之别,有高低贵贱之分,有年轮干支之差,有春夏秋冬之异,还有地理山向之择,也就是说,这千年屋的革制不再是单纯的木工活儿,而是一个集多方知识的全方位技术。 在五龙山大凡需做千年屋的都是请人上门来做。木匠王做活多少有些摆谱儿,清晨来到东家,脸色不阴不阳的,从不搭理人,等洗刷之后,方才张口说话。开斧的第一餐,不沾荤腥,仅一碗素面外加四个荷包蛋,这也是长寿之意。第二餐就可以开荤喝酒了。 开工的第一斧必须砍在千年屋的主梁上,一斧下去要看木屑的去向和木屑是否完好,这可以推断出该千年屋主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死于非命。若一斧下去木屑飞至门外,则说明千年屋主人要死于非命,可能暴尸在外,无人送终;若木屑完完整整,则说明千年屋主人现在身体健康;若木屑分几层,则说明千年屋主人有病在身,层次越多,则病越重。当然这些都无从考证,有的应验了,也有不灵的,只是木匠王从不解释,让东家自个儿去意会,有时让东家问急了,木匠王就会说上一句,信则有,不信则无。 一个千年屋的革制一般是三天或五天,也有七天的。木匠王让东家以点香计算,香是盘香,小盘烧三天,大盘烧五天,特大盘烧七天,香尽盖棺那是最吉祥的了,主要是让东家讨个好口彩。 木匠王一进东家门,见东家点的是盘特大香,心里便咯噔一下,接着便心生不快,脸上也多少有些不屑的样子。但木匠王心里明白,又一副好棺木要诞生了,东家用的是五龙山背阴部的紫檀,这紫檀有“万年不朽之木”之称。 东家算不得五龙山的大户人家,木匠王咂着嘴巴,眼睛都胀坏了,这是十三圆的紫檀棺木啊。所谓十三圆,就是上三下四、左右各三的十三根紫檀制成的,从棺木的顶头可以看到十三个圆心,这说明紫檀粗大,棺木的价值高,棺木主人的身份显得就不一般。木匠王那个醋啊,就从心里溢到了脸上,东家住得,我木匠王就住得。 东家是石匠,在五龙山他与木匠王可以齐名,人们都叫他石匠王。石匠王的一生以采石、凿磨、立碑、造磙等石匠活为生,特别是五龙山的石材好,据说石匠王在里山还找到人间罕见的五彩石哩。石匠王能把五龙山坚硬的石头盘得心随意转,似水如泥,像泥人张手中的泥物,造啥像啥。 短短的七天就要结束了,石匠王的特大盘香也快烧完了,木匠王革制的千年屋也要盖棺了。这时,木匠王让石匠王捉一只蝉来,木匠王把蝉放进棺穴里,然后盖上盖,只见木匠王在棺盖四周轻拍几下,那蝉就不再叫了,或者说蝉声就传不出棺穴了。木匠王说,好了。木匠王便和石匠王把棺盖揭开,那蝉早已气绝身亡。 石匠王连连夸好,看着如此精美、密封、高档的千年屋,石匠王第一次体味到了什么叫死而无憾了。木匠王说,我做了五十多年的棺木也只做了一个香檀、两个紫檀的,过去这可都是皇帝老儿们睡的啊。一句话把石匠王捧到了云端,把个石匠王乐得屁颠屁颠的,像个孩子。 木匠王回到家里,有些头晕胸闷,一句话没说便倒在床上。老伴问是否屈了石匠王的材料?木匠王不答。那是否没有革制好?木匠王依然不答。那是……那是……老伴不停地问。最后把木匠王问烦了,木匠王翻了个身说,是因为革制的太好,懂吗? 老伴不懂,村上的人也不懂,只有石匠王懂。既是有人懂,那么谜底也就揭开了。原来木匠王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自己有一个紫檀木的千年屋啊。木匠王革制的千年屋有三千多具,心爱的也有好几百,却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如今倒好,他石匠王都睡上了紫檀木的,让我这老脸往哪搁呢? 木匠王的三个儿子在五龙山虽说是有头有面的,但要满足他爹五十年的夙愿也绝非易事,紫檀是珍稀植物,一根也伐不下山,更何况是两三尺粗的紫檀呢,上山找都没门啊。石匠王那十三根紫檀,是他近五十年里用凿磨、立碑等功夫在五龙山方圆几十里地中换来的。石匠王每次上山采石,早就有心注意紫檀了,平均三年半找一棵,找了近五十年啊。 要说木匠王的三个儿子也够孝顺的,他们甚至想用高价把石匠王的棺木买来。当然这只是他们的单相思,想那石匠王,你就是给个金山他也不卖的,若那样,他石匠王倒真的是死不瞑目了。 然而不久前的一条消息,让木匠王和石匠王同时露出了不悦,说五龙山要搞生态建设,倡导文明之风,实行殡葬改革,五龙山全面实施火化,不准再用棺木收殓,时间界限就在年底。 多好的棺木啊,这下睡不成喽。木匠王说。 谁说不是呢,这“烧成灰我也认得你”总算变成现实了。石匠王答。 我五十七年革制的千年屋有3105具,却没有一具是自己的,这下好了,殡改了,省心。木匠王说。 我五十多年采石,搬去一座大山,而我只攒了这个千年屋,别的什么都不是自己的。石匠王说。 可你攒的是踏实啊。木匠王羡慕地说。 如今好了,我们都踏实了。石匠王安慰道。 两位老者,风烛残年,谈到伤心处,不免都有些激动,他俩约定,乘殡改前一走了之,好歹有个葬身之处,睡个千年屋,可图日后的千年安逸。 按约定的时间,木匠王当夜吞下了一瓶安定,石匠王却没有吞服。石匠王当夜梦见了木匠王来找他,问他为何不恪守约定?石匠王说,我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吗?这样吧,我把我的千年屋给你吧,这样我们就扯平了?木匠王说,对不住你啊,我木匠王是个小人啊…… 第二天,石匠王真的把自己紫檀木的千年屋送给了木匠王。就在揭盖入殓的刹那,石匠王发现了一个秘密,棺木的大头里有一个松针大小的斑点,石匠王用手一摸,果然有些硌手,再一看,原来两块檀木间夹着一根松针,这松针当时是青的,三两年后松针必腐,檀木间就会留下发丝大的缝隙…… 石匠王叹了口气,把这个秘密装在肚子里谁也不曾说过。 吴 戒 吴戒仿佛是一尊汉白玉精雕而成的活佛,方面垂耳,和态憨体,坐在那儿就是一种幽默。吴戒又怀揣着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技,因此,吴戒便成了五龙山的人物了,久而久之,“死也吴戒,活也吴戒”便成了五龙山人的口头禅了,那意思是人到了极苦时会喊上他吴戒几句,人到了极乐时也会叹上他吴戒几句。 其实吴戒在五龙山也只是三教九流之徒而已,说是活佛,那是形似,暗地里他吴戒却是心毒手狠的夺命魔头,他那可乱人方寸的体态,与他身怀的绝技的确有些格格不入,也正是因为他身怀的绝技,才成就了他现在的体形。 既是绝技,前来请吴戒施展技艺的人就不会少,越是节日或红白喜事,吴戒的门前就越有些像供销社年底换布票的人,排着长队啊。 吴戒出门,总是轻装上阵,东家在前,担着吴戒的行头,迈着细碎的步子,深浅不一,显得有些东倒西歪。吴戒则紧随其后,挪着半方的步子,亦步亦趋,四平八稳。东家不急,走走站站。 吴戒走路的确有些与众不同,五龙山的路都是崎岖不平的,萃居在此的三千多口人,唯吴戒一人能把这山路走得如履晒稻场一般平稳。东家并不纳闷,东家是个木匠,是懂得两点连一线、三点成一面的道理的,想那吴戒定是个会择点成面的主儿,因为吴戒是五龙山上吊着的一只鞋子——不是凡角(脚)啊。 吴戒能把鹅卵石的山径走得如履平地的原因,的确费人思量。这事是后来胡裁缝道破了天机,说你让吴戒在晒稻场上走瞧瞧?众人狐疑,莫非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能走得平稳的吴戒,到了平整的场地就走不稳了不成?不过谁也没有认真看过吴戒在平整场地走路,因为大凡来到平整场地时,人们都在看高低不平处的吴戒在施展绝技,没有人会在乎吴戒的走法,即便是吴戒走得不平稳,人们也会认为是他在滑你一稽。 自打胡裁缝说过之后,就有人注意吴戒了,没多时就有人看出了破绽,说和我们田连角地连边、天天见面唠嗑的吴戒竟然是个跛子!胡裁缝说,谁说不是呢,他的右腿矮左腿一寸长哩。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