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大成若缺 大盈若冲:论残缺形式在设计艺术中的表现
作者: 沈袁达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缺   表现   设计艺术  
描述: 雕塑大师罗丹认为,"表现思想不必形式完整"。物象的不完整在审美心理上能够产生对完形的颠覆,产生富含高度隐喻和想象的意味。在艺术发展史上残缺性形式已经得到美感价值的肯定,近年来东西方设计艺术也都有残缺形式的存在。
浅谈汉赋的愉悦功能
作者: 袁达   来源: 南都学坛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愉悦功能   汉赋  
描述: 郑辰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写道,汉赋“弘丽的体制,绶诞的叙述,过度的描状,夸张的铺写”,使人远远地看见了一片霞彩,一道金光,却把握不到什么.……他们只是一具五彩斑斓的中空的画漆的立柜。”(见该书第一册第92一93页,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郑先生虽然不满意汉赋的内容空虚,但是却没有否定它彩霞般的弘丽。既然弘丽,就可以愉悦耳目。
从陶渊明诗歌的入声韵看其风格
作者: 袁达   来源: 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入声韵脚   陶渊明诗歌   平声  
描述: 刘勰说:“音以律文.”(《以文心雕龙·声律》)如果把诗歌转化成有声语言,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如果一句诗全用低沉的仄声,那就会“沈则响发而断”;如果全用昂扬的平声,那就会“飞则声扬不还”.这就象人口吃不清,“亦文家之吃也”.只有高低相配,参差错落,使其“辘轳交还,逆鳞相比”,才能“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因此,“声画妍蚩,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韵.”(《文心雕龙·声律》)从音韵学的观点来看,声调韵脚在诗文中规律地出现,可以烘托意象,激动情感,特别是韵脚的选择,更加重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