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虞禁山 千年窑火——探秘尘封千年的禁山窑址
-
作者:
严红枫
严蓓蓓
袁伟江
来源:
浙江画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鼎盛期
嵇中散
越窑
年窑
秘色越器
商周
宁绍平原
晚唐五代
龙窑
全盛期
-
描述: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越窑一名最早的出处,源于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陆龟蒙所写的《秘色越器》。越窑形成于汉代,渊源可上溯到商周时的原始瓷生产,在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时的鼎盛期和晚唐五代的全盛期后,至北宋衰落。越窑是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但许多人不知道,它的发源地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上虞,地处浙江东北部宁绍平原的腹地,是越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曹娥江两岸的熊熊窑火曾经绵延千
-
剖析粉彩花鸟艺术构图
-
作者:
姚蓓蓓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论
陶瓷艺术家
刘雨岑
陶瓷绘画
经营位置
陈布
折枝
工笔花鸟画
东庄论画
程意亭
-
描述:
传统的陶瓷粉彩花鸟绘画艺术构图,与他类绘画艺术一样,是作者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感受,通过主观的构思,再在陶瓷载体上处理画面,把创作者的思想感受表达出来,是一种体现各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的手法。一、基础布局粉彩花鸟构图在传统绘画中又叫"置陈布势"、"经营位置"、布局等,是陶瓷绘画之基础。晋代顾恺之在画论中
-
色彩姚村:黄家湾
-
作者:
陈蓓蓓
来源:
诗词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文学
诗词
诗集
-
描述:
如果说油画\是一个放在框框里的艺术\那么在黄家湾\找一个合适的角度\随意放上一个框\不用涂上色彩\便是一幅黑白灰与青山秀水\自然融合的水墨画卷
-
帔帛源流考:兼论宗教艺术中的帔帛及其世俗化
-
作者:
张蓓蓓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艺术
世俗化
帔帛
-
描述:
帔帛是隋唐时期颇为流行和常用的一种衣饰,从着装方式和形态而言,其属于披挂、包缠型服饰,该衣饰形态是古代两河流域世俗人物服装的衣着常态,但从现存雕塑、绘画等图像资料追根溯源,帔帛较早且经常出现在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等典型的印度本土风格的佛像或供养人衣饰中。佛教艺术特别是佛像服饰伴随着佛教的东传进行传播,西域特别是龟兹、敦煌地区寺庙、石窟中,帔帛大量出现在菩萨、伎乐、飞天等佛像人物服饰之中,披挂形式和样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发展。北魏时期,北凉民众的大量迁徙以及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均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佛像的汉化和世俗化发展,佛像中的一些服饰也呈现除了世俗化传播的趋势。帔帛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是宗教服饰呈现世俗化发展的一个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