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著】搜索到相关结果 366 条
-
藏着的欧洲
-
作者:
钱岗南著
来源: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欧洲
名胜古迹
-
描述:
本书是作者对欧洲美术考察的回顾与探索。它像是一次深度旅游,旨在从梵蒂冈到奥赛博物馆的历程中去感受欧洲艺术的魅力。作为一个有着不同文化视角的东方游客,这也像是在看一幅油画,用拉开一段距离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去欣赏它。
-
侯丕烈剪刻书画艺术
-
作者:
侯丕烈编著
来源: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图集
艺术
中国
作品
现代
-
描述:
本书主要内容为:剪刻、油画、绘画三大部分。
-
凡·高家书
-
作者:
V.凡·高著
来源: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1890)
书信集
V.(1853
凡高
-
描述:
凡·高(1853.3.30—1890.7.29)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他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十六岁起在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先后在海牙、伦敦分店、巴黎总店和多德雷赫特工作。1878年当过传教士,后在比利时西南部博里纳日矿区工作,由于同情、支持穷苦的矿工而被教会解职。他的艺术生涯很短暂,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873-885)是与困难斗争、寻找自我表现方法的时期,也是学艺、失败和改变方向的时期。第二个时期(1886-1890)是飞速进步、获得成就和做出贡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他结识了土鲁斯、高更、毕沙罗和修拉等在现代绘画中起重要作用的画家,打开了眼界,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其代表作有《向日葵》 《吃土豆的人》《星夜》《夜间咖啡馆》《麦田里的乌鸦》等。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时尚的今天,我们究竟如何解读凡·高这一永恒的谜究竟有哪些因素帮助造就了这样一位“疯狂的天才”,赋予了其作品如此巨大的震撼力和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为了寻找答案,本书的译者从凡‘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七百多封信中精心选译了一部分,虽然它们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凡·高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认为,凡‘高之所以成为凡·高,是与以下这三个因素密不可分的。 首先,他是一位来自下层,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穷困疾苦寄予极大同情心的画家。不管境遇如何,凡·高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样的信念:即艺术应当关心现实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他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融入了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唤起人们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如在《吃土豆的人》中,他选择了当地的农民为题材,因为他发现自己与这些贫穷劳动者有着某种精神和感情上的共鸣。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 其次,他是一位注重抒发主观内心感受、极富个性、开创一代画风的绘画大师。凡·高作为后期印象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前期印象画派的最大区别是,他更注重如何在绘画中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所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期印象画派彻底改变了西方的绘画面貌,使当时的画风逐渐由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并使之走向现代,因为以凡·高、高更和塞尚等为代表的后期印象画派画家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其中,凡·高的《向日葵》系列《星夜》《麦田上的乌鸦》等都是具有强烈个性和象征意义的作品。有人说,凡‘高的画都是他的自画像。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在谈到《吃土豆的人》时他说:“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当有人指责他这幅画中的形象不准确时,他的回答是:“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 更重要的是,凡·高不仅用自己的心作画,而且用自己的生命作画,他是一位真正视艺术为生命、富有强烈使命感的画家。可以说,“艺术即凡·高,凡·高即艺术”。为了作画,他有时甚至达到癫疯的程度。他生前和身后的命运极富戏剧性。他在世时四处漂泊,穷困潦倒,在给提奥的信中,相当一部分谈的都是如何才能使自己免于挨饿,整日为生计而发愁,画作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欣赏,乃至最后因精神绝望而饮弹自杀,年仅三十七岁。其全部作品(包括八百幅油画和七百幅素描)在生前只售出过《红色葡萄园》一幅,但他始终痴心不改,潜心艺术,终成大器,死后得到世人的认可。余光中把凡·高喻为“向日葵”。他说,“向日葵苦追太阳的壮烈情操,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志气,令人联想起中国神话的夸父追日,希腊神话的伊卡瑞斯奔日。”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得更好: 他生下来。 他画画,他死去。 麦田里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
视觉美学史 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
-
作者:
刘悦笛著
来源: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shi
历史
jue
研究
视觉艺术
艺术美学
-
描述:
)、书法专业(包括书法史论和创作方向)、设计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色彩设计、服装文化方向)、音乐专业和艺术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开专业课,发现居然没有一本“视觉美学史”方面的专著!
-
漫步画境
-
作者:
齐康著
来源: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作品综合集
绘画
现代
-
描述:
本书为齐康手绘综合本,包括钢笔画、水粉画、水彩画和油画等作品,有风景及建筑写生,也有想象的写意作品,还有建筑设计构思创作及人物写生。
-
平远:中央美术学院五人展
-
作者:
曹吉冈康蕾李荣林杨澄张从云著
来源: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油画
-
描述:
本书收录了五位画家的作品,五位艺术家以油画颜料的色彩魅力和质感展开了一个等待观众去意会的“风景”,并努力将画面的视觉因素与观众在审美中的文化积淀相沟通。
-
尚辉 20世纪 一个民族的审美视野
-
作者:
尚辉著
来源: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绘画
现代
艺术评论
-
描述:
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20年来对中国美术状态的观察与思考。全书共分3个栏目,包括:站在世纪门槛,百年审美笔记和文化跨越命题。内容涉及:当下中国版画的窘困;都市文化时代的美术情境;意象油画百年;消费时代的艺术人文特征等等。
-
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1997-2007):俗世的与世俗的 上
-
作者:
查常平著
来源: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艺术评论
-
描述:
本书以当代艺术中的公共艺术、水墨、油画、装置、行为等艺术现象为深度个案研究对象,从先验艺术论、感性文化批评的角度和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域展开了对当代艺术的批判性反思言说,尤其针对艺术的多元性与新保守主义、艺术意义的生成等进行人文学的反省。
-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 刘曦林卷
-
作者:
刘曦林著
来源: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术批评
中国
现代
-
描述:
本书是《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之《刘曦林卷》,书中具体收录了:《近百年山水画的流向和遐想》、《“传统四大家”与“新派四大家”》、《关于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思考》、《“东道西器”与中国油画》等文章。本丛书共10册。
-
美术审美
-
作者:
王兆一著
来源: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青年读物
艺术美学
-
描述:
全书对中国画、油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水彩画、水粉画、漫画、速写素描、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以及环境美术等诸多方面具有代表性和欣赏、研究价值的140多件美术作品,进行微观的评析,对于一些作者与著名画家,也进行了详论细述的介绍。
<
1
2
3
...
25
26
27
...
35
36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