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鸿生命”,百年力量
-
作者:
莫兰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规划
城市雕塑
雕塑
-
描述:
《田橫五百士》1928-1930年197×349cm油彩布本徐悲鸿纪念馆藏 《会师东京》1943年113×217cm水墨设色纸本横轴徐悲鸿纪念馆藏 《船夫》1936年141×364cm水墨设色纸本横幅徐悲鸿纪念馆藏 男人体(正坐)1924年32×49cm纸本素描徐悲鸿纪念馆藏 课子图徐达章纸本设色81×51.5cm清徐悲鸿纪念馆藏 五言对联徐悲鸿纸本墨笔111×26cm1935年徐悲鸿纪念馆 《自画像》1922年32.5×48cm 《群奔》1942年95×181cm水墨设色纸本横幅徐悲鸿纪念馆藏 1953年暑期,徐悲鸿辅导中央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教师进修小组,这是他最后一次教学活动 徐悲鸿总是被与“大师”划上等号,他的作品几近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的作品,流传至今的不仅有他画笔下那些奔腾跳跃、回首长嘶的骏马,那些落笔有神的肖像油画,还有一段段惊天动地、复杂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
镜面之上,打破自我
-
作者:
莫兰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规划
城市雕塑
雕塑
-
描述:
“爷爷睡着了,麻烦大家稍等一会儿。”导览开始前,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歉意。几分钟后,这位穿越半个地球,从意大利赶赴正烈日炎炎的北京的老爷爷身着背带裤,头戴绅士帽与众人问候。这是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在北京的第二次个展,他使用镜子作为创作的载体,主题为“镜面之上”。 以雕塑形式出现的镜子占据了画廊大厅,这些高大的、不同角度摆放的镜子仿佛组成了一个小迷宫,观众置身于迷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