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明代瓷板画珍赏
作者: 赵荣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景德镇   构图布局   瓷板画   明代   烧制技术  
描述: 景德镇的制瓷业至明代已是繁荣昌盛,旺极一时,然而明代的瓷板画制作无论官窑、民窑,与其他瓷器制作相比,却是另一番景象。应该说,有明一代的瓷板画制作在早、中期是一个起步阶段,至明晚期才刚刚兴起,而且主要是用于镶嵌家具等物,很少作单件摆设。根据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新园先生的研究,明代瓷板画起步于明代中、晚期,由于烧制瓷板技术上的难度,当时只能制成空心砖式的瓷板,主要用于制作墓志铭,并一直延续到清代早期。此期
浅绛彩瓷管窥
作者: 赵荣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浅绛彩瓷   时代背景   艺术风格   釉上彩绘瓷   清代晚期   版画  
描述: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其面目一新,品类齐全,粗细兼备,销量不菲,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低价外销或内销。经过20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稀少。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降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笔者对浅绛彩瓷多有爱好,曾写(《清御窑厂末代画师与浅绛彩瓷画》(载2001年5月6日《中国文物报》之《收藏鉴赏周刊》)。近两年,笔者仍在探索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全国有关专家、同行们出版、发表的关于浅绛瓷的专著、文章之所附图录中,把凡有干支年款和名款的
景德镇银坑坞明代空白期民窑瓷器
作者: 赵荣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纹饰   明代   银坑   空白   青花   民窑   口部   弦纹   瓷器  
描述: 明代空白期的回想中国明代从洪武至崇祯,经历十七个朝代,历时二百七十六年。除中间几个在位时间很短(如:建文只四年;洪熙一年;泰昌才一个月)和开国一朝至今尚未发现官窑瓷器写有皇帝年号的款识外,其他各代均有署年号的官、民窑瓷器遗物,并绵延不
吉州窑珍品拾遗
作者: 赵荣华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绘   景德镇   文化底蕴   磁州窑   红壤丘陵   永和   古窑址   乳白釉   瓷窑遗址   吉州窑  
描述: 吉州古窑址在今江阿省吉安市永和镇之西侧,濒临(火干),地处红壤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有着丰富的瓷土和燃料资源,烧瓷条件得天独厚。古窑址的范围有2公里长,1.5公里宽。永和镇为古东昌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古窑名为吉州窖,又称永和窑。现地表遗存废窑遗址共24处,罗列其地,如山如阜,如冈如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瓷窑遗址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吉州窑辉煌的历史吉州窑的始烧,根据蒋玄佁先生和陈柏泉,余家栋等先生的研究(蒋玄佁著《吉州窑》和陈柏泉、余家栋等有关吉州窑的研究文章载《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第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