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白明作品的“色温”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近几年的作品中,他的整个思维活动与直觉感性有机结合了起来,文化意识与材料运用有机结合了起来,这就使他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新的升华。现在,在他的作品中,东方的文化内涵不是通过符号来体现,而是通过整体的结构、肌理、色泽来预示。他的整个艺术气质和创造激情贯注到了作品的深层,在那里,形成了鲜活的灵魂,也形成深厚、自然、阔大的境界。这时候的白明,已成为一个有个性而又有学术高度的白明。 我查不出“色温”一词典出何处,但认为以此品评白明之画是十分贴切的。白明的画的确从视觉上让人产生一种“通感”, 这并不在于他所用的材质是综合的,而在于他极为娴熟地把握了材料的属性,他这些年在陶瓷领域和绘画领域中穿行,所获得的是对材质的会心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时候画多了,便想到窑炉前面去拉坯、打泥板,陶艺成型和烧制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期待心理使人对物质变化的神奇充满向往,而回到绘画,则会看重材料质地的特点,下意识地留住材料的视觉感受。在两种艺术门类中,他得到了“触类旁通”和“殊途同归”的快感,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感觉如同经受过窑炉的烧焙,变得更加细腻、敏锐。所以,他的作品意境不仅仅是内容的,而且是感受的,这是与其他画家不会重复的个人特点。
奥地利绘画大家艾森施茨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描述: 维利·艾森施茨是20世纪初步人奥地利画坛的艺术家。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子里,欧洲艺术正处于艺术潮流纷起、艺术观念与风格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时期,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诞生了具有鲜明奥地利文化特征的维也纳分离派,它呼应了以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运动,也为整个欧洲艺术在20世纪的现代变革做出了奥地利的贡献。维利·艾森施茨在家乡受到分离派的影响和启发之后,于1911年前往巴黎,更直接地在活跃的巴黎画家群体中求学探艺,成为旅居于法国的画家。他从维也纳到巴黎的艺术旅程,是广泛吸收20世纪早期艺术新知并加以融合贯通的过程,在吸收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现实景观的真切感受,在丰富的结构中暗含了立体主义的影响,在热烈的色彩和奔放的用笔上,则可见表现主义的精神,但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彩画和色粉画,他的作品总是光影交映,感性欢畅,洋溢着投身自然的热情。他抓住风景的精髓,用画笔接近自然的本质,画出了自然的空气和物象的生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油画学问:金冶艺术研究》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纪要
作者: 范达明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出版座谈会   浙江省   艺术研究   中国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印象派   美术理论   印象主义   油画  
描述: 金冶(1913—2006),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1932年7月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立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43年9月在北平参加晋察冀公安管理处领导的地下革命工作
吕俊杰紫砂藝术的开拓与创新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鉴宝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吕俊杰 1966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藝术学校,师从父亲吕尧臣(中国工藝美术大师)。现为江苏省工藝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藝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藝美术学会理事、研究员级高级工藝美术师、任江苏省人文环境藝术设计研究院雕塑陶瓷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特聘藝术家。 吕俊杰喜音律,擅武术,喜交流,擅创新。近年来在北京、大连、福州、广州、香港、郑州、台湾等地做过多次展览。不循规蹈矩,藝术创作心态轻松宽和。广泛涉猎,有良好的美术功底,且文治武功,习武健身,将武学之道融于紫砂藝术。他的作品里,线条收放间柔韧有道,造型构建落落大方。其作品风格率性脱俗,既有学院派的含蓄雅致,又有西方印象画派的恣意流畅,形成俊朗洒脱,天性盎然的独特气质。 其作品《海市蜃楼》获江苏省陶瓷藝术评比一等奖,《渔歌》获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紫气东来》和《牧羊曲》获第三十七届旅游工藝品博览会金奖,《玄石》获第五届西湖博览会金奖,《天水间》被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作品同时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旭日东升》获上海民俗民间文化博览会创新奖,《子非鱼》获香港国际茶展金奖,《追古提梁壶》获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藝家协会共同颁发的中国民间文藝“山花奖”。
佛教对我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的影响
作者: 范世峰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意识形态   陶瓷造型   陶瓷史   风俗习惯   社会秩序   陶瓷文化   藏传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造像  
描述: 佛教虽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我国历史长河之中,但它是一种渗透到了人类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中的意识形态。在一个政局动荡、战乱连年的局势下,佛教作为人们寻求心灵慰藉的工具,也同时为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无形的准则。其渗透性不可避免地与陶瓷文化产生着深刻交集。从我国陶瓷史看,佛教对我国陶瓷的影响不仅在装饰上,在器型上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一些用于祭祀的器皿更是在我
雕塑与抽象——第十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美术教学体系   抽象思维   当代艺术   艺术形态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抽象艺术理论   视觉艺术   抽象形态  
描述: 抽象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追问者各有答案。以我看来,概而言之,抽象是指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性的特征、舍弃非本质性的特征,是对事物的一种综合、概括而非分解。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具体的,但我们对于这个真实具体世界的认识,却是通过逐步的抽象来认识的。因此,抽象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归纳、提取、整合的过程。抽象思维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形态是不同的。在哲学中,抽象思维是思考过程的根本,因为哲学是追问世界本源、本质、
蔡京:左右逢源是门大学问
作者: 范军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   张孝祥   中国   传统文化  
描述: 蔡京的书法看上去姿媚豪健,笔势痛快沉着,用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很有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意思。左右逢源其实是门大学问,蔡京在书法上将左右逢源之道钻研到极致,便可以跻身于北宋四大家之中,领一时风骚;在仕途上将左右逢源之道钻研到极致,便可以四度为相,成为北宋官场不倒翁。 看家本领 熙宁三年(1070),24岁的蔡京以甲科第九名的成绩成为一名进士,随后被派往钱塘任县尉,这是他仕途的起点。
当代浮雕视觉艺术语言的审美浅析
作者: 范楠楠   来源: 海峡影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物象   浅浮雕   继承与借鉴   大众审美   纪功柱   其特   古代中国   古文明   艺术语言   视觉艺术  
描述: 门、云岗等石窟等古迹中,大批浮雕杰作与建筑、绘画等完美融合,一同成为历史经典1。千百年来,浮雕艺术语言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借鉴中不断拓展,在与科学技术和大众审美的互动中持续演进。如今,当代浮雕艺术更在东西
< 1 2 3 ...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