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意》
-
作者:
范迪安主编
来源: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中国
绘画评论
现代
油画
-
描述:
本书通过对靳尚谊先生三幅《向维米尔致意》(油画组画)的研究、分析、展示,引发出中国艺术界、艺术界中的具有关键性的课题,使长期以来普遍的认识盲点凸显,以此达到打通艺术界的旧有概念和限定,并拎出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标点及学风:最严谨的基础(训练)与最活跃的(前沿)思想,同时揭示艺术家的本份:将思想落实于艺术语言的能力。
-
创新·独特·开阔度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政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视野
本人
画家
造型
中国画
作品
感染力
创新
-
描述:
曹俊的作品能给人感染力的地方,就是他表达了这样一种宏大的境界,我想一种宏大的境界是源发于画家本人有一种大视野和大关怀。我们看他的作品能够兼有中国画传统中工笔和写意这两个大的领域的语言,可以说他就是一个很有造型实力也具备造型的开阔摩的这么一个画家。
-
詹建俊风格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油画艺术
艺术风格
方向性
新中国
历史时期
美术发展
艺术观念
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詹建俊先生在中国画坛堪称久负盛名。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美术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他总有不断地带着崭新思考与新颖面貌的作品奉献给社会,让人欣喜、激赏而生尊敬。他的许多代表作是新中国油画艺术进程的标志,他对中国油画发展作出的方向性论
-
2011新年贺辞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加强
栏目建设
内容定位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杂志
城市雕塑
英文翻译
现当代
-
描述:
岁末年初是个让人既感怀又期待的时刻。此时,我们回望旧的一年,以迎接新的起点。2010年,《雕塑》杂志除了忠实地记录、分析雕塑界的动态和发展,也致力于加强栏目建设,对内容定位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与探索,对版式和英文翻译下了更大的功夫。翻阅这一年的杂志,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的点滴进步,也可以感受到这一年中国雕塑界大体平静又浪花不断的状态。
-
理想照亮现实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板
启动
领导
理想主义者
回顾
团体工作
中国改革
专业委员会
雕塑
理想与现实
-
描述:
转眼20年过去了!这20年是中国改革变化最大的20年,雕塑发展也亦然。当我看着展板回顾这20年,看着每年雕塑专业委员会所做的工作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心中最清楚。委员会工作刚刚启动时,有位老先生出于好意曾对我说:"你把有些困难向领导汇报,领导解决不了就不要干了。"想来当年要是听了他
-
美术史与观念史 6-7 套装共2册
-
作者:
范景中等编
来源: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学科:
青年读物)
-
描述:
《美术史与观念史(6-7)(套装共2册)》汇集中外美术史和观念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作者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在这一学术领域内进行了深刻细致的探讨,研究主题鲜明,角度不一。《美术史与观念史(6-7)(套装共2册)》的主要内容包括:乾陵“鸟形浮雕”考、我亦不死,与尔终始——唐代卢公亮夫妇墓志及相关问题考证、《雅债——文征明的社交性艺术》辨——暨从文征明友人看其交游观、画中九友的故事、《海外贞珉录》成书考、吴梅村与画中九友歌等。
-
罗中立:置换的描绘——苏州博物馆个展
-
作者:
范迪安
韩晶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父亲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中立
展览
艺术创作
置换
油画
苏州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一幅带着集体记忆和众多情感的艺术作品《父亲》震颤了全国。这幅于1981年荣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的油画作品,早已为人耳熟能详。在那个特定的年代,《父亲》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并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美术史的里程碑。那么,作为《父亲》的作者的罗中立,他自1981年以
-
唐代工笔仕女绘画的赏析与临摹
-
作者:
范银花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
唐代
仕女画
-
描述:
经典工笔人物作品临摹是工笔人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环节,临本的选择与理解显得至关重要。唐代是中国古代人物绘画高度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无论是画面的布局、设色还是人物的造型、线描都堪称古代工笔人物作品中的典范,是工笔人物初学者入门学习的优秀临本。
-
对传统的背离:关于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线被弱化现象的探讨
-
作者:
范海龙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统
利弊
弱化
现象
线
-
描述:
时代与绘画观念的转变引发了工笔人物画的转型,这是个无可回避的现状。现代的工笔人物画已不再为传统的样式所束缚,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正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在它的发展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那就是线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和它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形式美感正在一些作品中被弱化。本文旨在对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线的运用和线在传统工笔人物画中体现出的形式美感的研究基础上,分析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线被弱化的现象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重申线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以期在以后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中更好地把握线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
-
生活是一块面料
-
作者:
范泽木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运
运动员
景观雕塑
森林公园
-
描述:
“黄昏,蜿蜓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禾,他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这是一篇名为《背篼》的文章描写的情景,出自我小学五年级的课本。年少时热爱它,仅仅是因为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很优美。长大后,才知道那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五彩的晚霞,徐徐的晚风,潺潺的流水,纷飞的归鸟,这些“朋友”让打柴少年的生活充满诗意。平凡的山里生活,却让他剪裁出了别样的诗情画意,仿佛寻常的土壤里忽然长出了一朵绮丽的花。 我有一个朋友,做回收废旧物品的小买卖,一年到头在外奔波,尝尽日晒雨淋。
<
1
2
3
4
5
6
...
7
8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