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277 条
-
开放包容成就未来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
开放
杂志社
艺术家
雕塑展
高校毕业生
成就
包容
-
描述:
我们《雕塑》杂志社用十年时间,树立起“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这个优秀品牌,在第11个年头的时候,不再局限于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举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如果说北京是盛产艺术家创作的大型试验场,上海则是最适合艺术家展览的国际大舞台.之所以我们把走出北京的第一站选在上海,就是看中了这里开放、多元、包容的国际胸襟与开阔视野.而“世界你好美术馆”这一称谓,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国际化元素.这是对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的响应与贯彻,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倡导的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这是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乃至文化发展的有力引擎.雕塑艺术推崇学术,也需要关注市场.我们要在上海这个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借助浓郁的商业气息与广阔的开放胸怀,把这个展览品牌推向更加国际化的平台,为大学生们做出更加务实、更加贴心、更加有效的服务,让更多的城市和观众见识到中国雕塑行业领域里新的生力军的优秀作品.
-
雕塑与抽象——第十八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美术教学体系
抽象思维
当代艺术
艺术形态
中国当代
雕塑艺术
抽象艺术理论
视觉艺术
抽象形态
-
描述:
抽象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追问者各有答案。以我看来,概而言之,抽象是指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性的特征、舍弃非本质性的特征,是对事物的一种综合、概括而非分解。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具体的,但我们对于这个真实具体世界的认识,却是通过逐步的抽象来认识的。因此,抽象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归纳、提取、整合的过程。抽象思维表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形态是不同的。在哲学中,抽象思维是思考过程的根本,因为哲学是追问世界本源、本质、
-
雕塑空间形态的轨迹与延伸——第十七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阐述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论坛
空间形态
心理空间
艺术表现方式
表现功能
本体语言
与空间
雕塑艺术
视觉艺术
-
描述:
有关"雕塑与空间"的探讨,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在当下雕塑艺术表现方式的繁杂语境中,重新审视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对于深化雕塑艺术的表现功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雕塑与空间的构造关系中所产生的结构,蕴含着雕塑艺术本体的本质问题,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挖掘的课题。雕塑是一种占有三维空间的视觉艺术,它是艺术家视觉经验和触觉感受的表现,含有几种感觉要素,一是雕塑材质引起触觉性的感觉意识,一是雕塑体积唤起对体量的感觉意识;以及体量与空间之间的感觉关系,探讨雕塑与空间的关系正是本次论坛的主题。
-
感怀与感恩——记我的老师郑可先生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类课程
艺术教育
教育模式
现代艺术设计
中国现代文化
艺术设计教育
德国包豪斯
金属工艺
艺术方法
郑可
-
描述:
适逢郑可先生诞辰110周年、逝世28周年之际,重温他的教育教学模式、艺术理念,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他在艺术与设计教育、教学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与作用。郑可先生在欧洲系统地学习了绘画、雕塑以及陶瓷、玻璃、金属工艺、家具、室内、染织等设计类课程,他最早接受了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借鉴、汲取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观念与教育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现代文化艺术教育发展、传承与创新的发展之路,成为
-
新年贺词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讨会
动态艺术
太阳能
艺术家
展览
雕塑家
小型雕塑
获奖作品
管理者
公共艺术
-
描述: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经意间,2016踏歌远去,2017翩然而至.我谨代表《雕塑》杂志社向长期支持本刊发展的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与衷心的祝福!《雕塑》杂志创刊至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秉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艺术价值观.
-
中西合艺 古今和声——范伟民当代景泰蓝雕塑创作谈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家
范伟民
传统工艺美术
雕塑作品
毕业分配
雕塑创作
艺术创作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传统手工艺
-
描述:
谈您在这种状态下,是怎么从事您的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呢?范:我1982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工作中结识了很多工艺美术家,参观和了解了许多艺术加工企业和产品,对这一行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的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觉得工艺美术,不只是局限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
-
雕塑与传播——第十六届雕塑论坛主题陈述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现方式
新媒介
传播技术
文化形态
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雕塑艺术
传播方式
艺术生存
-
描述:
在当下这个大众传媒极其发达的时代,传播几乎无孔不入,这是所有人都回避不了的事实。媒介作为技术手段或载体甚至直接改变了雕塑的呈现方式,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改善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极大地拓展了视觉艺术生存的空
-
2017新年贺词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
“双百方针”
贺词
杂志社
杂志创刊
艺术价值观
读者
-
描述: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不经意间,2016踏歌远去,2017翩然而至。我谨代表《雕塑》杂志社向长期支持本刊发展的广大读者及社会各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与衷心的祝福!《雕塑》杂志创刊至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秉承“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艺术价值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社会学层面上,尊重社会道德风尚,关注民众审美需求,坚持行业艺术理想,发挥媒体自身价值
-
媒介的本源及延展意义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媒介
文明进程
审美感受
中介质
审美体验
艺术形态
雕塑家
工业文明
雕塑艺术
高级阶段
-
描述:
雕塑艺术是一门物质性很强的艺术,是一门依赖于物质材料来显现精神取向的艺术。雕塑艺术的视觉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媒介材料的感受诱发的,它引发了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感受。这种感受是多维度的,是视觉的、也是触觉的、更是思想的。从广义而言,"媒介"这一词,是指使事物双方产生关系的中介质。运用中介质,人类的文明逐渐由低级阶段走向了高级阶段,如从原始社会的石制工具到铜器、铁器的发明使用,近代工业文明,以至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均反映出人类借助物质、借助发明、借助媒介的变革,延伸了人的能力这一文明进程。"媒介"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
-
2016猴年大吉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巨型城市
体量
鄱湖
中央美术学院
景观雕塑
文化园
制作材料
城雕
雕塑艺术
新地标
-
描述:
时光飞快,不经意间《雕塑》杂志跨过了20个年头.20年的风风雨雨,砥砺着《雕塑》杂志团队秉承责任之心,栉风沐雨,茁壮成长,以较高的质量、真诚的服务去推动中国雕塑艺术事业的发展.迄今为止,无论是对中国雕塑的叙述,还是对西方艺术的解读,我们一直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我们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吹奏时代前进的号角,展示艺术变迁的风貌.当前国家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信雕塑艺术的作用不可替代,雕塑艺术工作者大有可为——肩负历史给予的使命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当代文化艺术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