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3 条
-
夺目的蓝光:伊利·纳德尔曼及其雕塑
-
作者:
美 辛西娅·纳德尔曼著
范迪安译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家
三大支柱
女学生
工作室
创造性的发展
美术史
密叶
雕塑家
展览会
罗丹
-
描述:
夺目的蓝光:伊利·纳德尔曼及其雕塑
-
胡明哲和她的“微尘”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宝顶山
大足县
石刻艺术
道教
摩崖造像
发展变化
公元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
-
描述:
我相信,所有走進《微尘》展览的观众——无论是艺术界的同仁,还是热爱艺术的朋友们——都会为向我们奉献的这样一个大型个人展览所付出的巨量劳动而感动。胡明哲,这位女艺术家用喷涌而发的创造热情,不仅构筑出她在岩彩绘画创作上的恢宏景象,也实现了她自己艺术人生的一次升华。 胡明哲早先是一位工笔画家,和所有在改革开放时代思考并探索艺术创新课题的同代人一样,她也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新的学术目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她前往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学习,在研究日本绘画之时,她注意到“岩彩”这种天然矿物色的运用在日本画的创作和教学中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岩绘之具”不仅是日本画在媒介上的代名词,而且经过日本画家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了日本画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变。在东瀛的所学使她获得了技巧,更重要的是,异国的所识使她猛醒,“岩彩”的传统何尝不是源发于中国?在古代帛画、汉唐壁画以及后来的青绿山水工笔人物中,何尝不显现着岩彩的光辉?她意识到:“岩彩”是一个不寻常的媒介,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因和东方审美特性,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有责任将份这传统发扬光大。从那时候开始,“复兴岩彩”的理想激励着她在创作上投以持续的探索,她也成为中国岩彩绘画不余遗力的重要推动者。
-
白明作品的“色温”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世界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在近几年的作品中,他的整个思维活动与直觉感性有机结合了起来,文化意识与材料运用有机结合了起来,这就使他的艺术境界达到了新的升华。现在,在他的作品中,东方的文化内涵不是通过符号来体现,而是通过整体的结构、肌理、色泽来预示。他的整个艺术气质和创造激情贯注到了作品的深层,在那里,形成了鲜活的灵魂,也形成深厚、自然、阔大的境界。这时候的白明,已成为一个有个性而又有学术高度的白明。 我查不出“色温”一词典出何处,但认为以此品评白明之画是十分贴切的。白明的画的确从视觉上让人产生一种“通感”, 这并不在于他所用的材质是综合的,而在于他极为娴熟地把握了材料的属性,他这些年在陶瓷领域和绘画领域中穿行,所获得的是对材质的会心的感受,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时候画多了,便想到窑炉前面去拉坯、打泥板,陶艺成型和烧制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期待心理使人对物质变化的神奇充满向往,而回到绘画,则会看重材料质地的特点,下意识地留住材料的视觉感受。在两种艺术门类中,他得到了“触类旁通”和“殊途同归”的快感,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感觉如同经受过窑炉的烧焙,变得更加细腻、敏锐。所以,他的作品意境不仅仅是内容的,而且是感受的,这是与其他画家不会重复的个人特点。
-
奥地利绘画大家艾森施茨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艺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液压系统
车位传感器
-
描述:
维利·艾森施茨是20世纪初步人奥地利画坛的艺术家。我们知道,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日子里,欧洲艺术正处于艺术潮流纷起、艺术观念与风格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时期,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诞生了具有鲜明奥地利文化特征的维也纳分离派,它呼应了以巴黎为中心的现代艺术运动,也为整个欧洲艺术在20世纪的现代变革做出了奥地利的贡献。维利·艾森施茨在家乡受到分离派的影响和启发之后,于1911年前往巴黎,更直接地在活跃的巴黎画家群体中求学探艺,成为旅居于法国的画家。他从维也纳到巴黎的艺术旅程,是广泛吸收20世纪早期艺术新知并加以融合贯通的过程,在吸收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现实景观的真切感受,在丰富的结构中暗含了立体主义的影响,在热烈的色彩和奔放的用笔上,则可见表现主义的精神,但无论是油画还是水彩画和色粉画,他的作品总是光影交映,感性欢畅,洋溢着投身自然的热情。他抓住风景的精髓,用画笔接近自然的本质,画出了自然的空气和物象的生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复制之造 何陋之有——从卓朝晖的油画转型谈起
-
作者:
范雨萌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肌理
创作
符号性
油画
-
描述:
土生土长的莆田人卓朝晖,从学校毕业后随着当时的商业大潮一头扎进了商品油画的市场中,成为油画产业大军中的一员。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市场繁荣和21世纪初的产业转移后,曾经“出走”向外学习的卓朝晖又回到了莆田,成为一名“莆归”。每天早上他都会来到与“千年古刹”广化寺一街相隔的画室里,在喝完一壶香茶之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进门处最显眼的地
-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具象
文化理想
油画家
文化追求
展览地点
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时间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展览时间:2015年4月30日—8月2日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油画西传而来,成为现代中国一道新的艺术与视觉文化的风景线。中国油画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十分鲜明地彰显了几代油画艺术家的文化理想,在引进、普及与传播的同时,注入了中国油画家的文化追求,使油画不仅成为丰富中国美术构成的新的类型,更成为反映社会现实、彰显文化精神的载体。从"油画"到"中国油画",既在时间上穿越了世纪的长河,更在精神内涵上体现出中国文
-
生命的欢颜——评古原的油画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世界
油画展
作品
笔触
原始性
-
描述:
古原的油画展开的是一片生命的世界。在那里.奔放的笔触铺排叠磊.浓烈的色彩浑然交织.构成魔方般旋转的空间.充盈着生命的原始性力量。在他的作品面前.人们或许还来不及理性地思考他风格的来源.便会被他所营造的生命世界所吸引,跌入他作品复杂的结构旋涡。[第一段]
-
孙浩的笔调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调
解放军
师范学校
美术学院
主题创作
辽宁省
大连市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艺术学院
-
描述:
孙浩,祖籍浙江宁波,1948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先后就学于辽宁艺术师范学校、鲁迅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曾任辽宁省台安县文化馆美工,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员,解放军美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委员。
-
工于今,致于道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叹调
中国花鸟画
父亲
艺术贡献
艺术家
现代人文
工笔花鸟画
作品
东方艺术
日常生活
-
描述:
中国工笔画大展是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年举办的一个品牌性大展。新一届中国工笔画学会领导集体以宏观把握工笔画艺术发展新形势的视野和提高工笔画创作学术水平的意识,采取新的展览策划机制组织第九届中国工笔画大展,并得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术馆的重视与支持,力求使本届大展更全面地反映工笔画创作的新进展和学术特色。通过展览鼓励创新、加强研讨,关注这个领域涌现出来的新生力量和探索新象。尤其希望通过展览推动社会对工笔画艺术的认识,使工笔画在提升社会审美水平、彰显独特文化价值上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
中国雕塑院“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成立
-
作者:
范艳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中国当代雕塑
中国艺术
理论家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城市雕塑
创新
中心
-
描述:
8月18日,中国雕塑院"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成立仪式暨2010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作品邀请展"开幕典礼在京隆重举行。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