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3 条
-
排球主攻运动员扣球技术心理研究
-
作者:
范世萍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攻运动员
扣球技术
排球
心理
-
描述:
为了提高主攻队员扣球时的心理素质,首先,要求主攻队员要有强烈的扣球欲望和目的性;其次,要保证主攻队员有较高的扣球成功率。这就要求主攻队员能及时判断二传手传出球后球的落点,并做好扣球的准备工作,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必胜的信心完成扣球动作,做到准、狠、成功率高。
-
明代民窑青花瓷浅析
-
作者:
范禹彤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社会
明洪武
陶瓷发展史
明中期
天顺
青白瓷
御窑
封建专制
彩绘瓷
明代民窑青花
-
描述:
提起明代,人们并不会觉得陌生。青花瓷如今在生活中普遍使用,就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当年明代时期的艺术文化特征。明代是距离我们现代除清代以外最近的古代社会,她并不像远古时代或者也不像隋唐时期那样,让我们感到或神秘或浪漫。明代时期青花瓷的艺术表现就是当时的社会生
-
皮诺·德埃尼的油画
-
作者:
王宜川
范庆麟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绘画作品
意大利
艺术风格
田园景观
家庭背景
色彩变化
绘画色彩
唯美主义
油画
-
描述:
意大利画家皮诺·德埃尼[Pino Daeni](1939-2010)的绘画作品唯美、平和,题材来自田园景观与女性儿童等。他的作品在80年代的美国得到了广泛认同和喜爱,美国评论界认为他的绘画是在帆布上创造出了爱、乡愁与温情。他的绘画,吸收并灵活地运用了多个画派的不同理念和画法,其绘画色彩艳而不浮、人物媚而不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又让人感到平和安宁。德埃尼出生在意大利,成名在美国,在美国的31年生活中,运用强烈的色彩画风,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唯美主义田园风格,成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对象,是美国"生前就名利双收的少数画家"之一。德埃尼的平凡家庭背景使他相交其他家底殷实的画家更加刻苦勤奋,更愿意契合市场进行创作。他在事业上的成功,为挣扎于个人独特艺术风格与时
-
中国人眼中的“风景”画
-
作者:
范景中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董其昌
《画山水序》
中国画家
水墨画
艺术家
西方风景画
绘画
山水诗
中国山水画
林风眠
-
描述:
用这样一个题目来向西方的观众介绍中国人历来的绘画观念,其实不太合适。因为“风景”(landscape)一词①,至少可以说在 19世纪以前,一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绘画史中。尽管今天的中国美术界都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分类概念,但实际上,它过去只是在文学上偶尔为人一用的词语。从前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这一展名就可以发现,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更习惯于用“山水”(mountainsand waters)这一概念来称谓中国画中的这样的一个门类。遗憾的是,在这一个非常具有比较学价值的艺术活动中,我们的学者却没有对这样一对差异显著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探讨。翻一下手边常用的《词源》,我们可以看出,“风景”这一词有两层含义:一,风光、景物。如《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候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②二,风采。如《晋书·刘毅传》:“正身率道,崇公忘私,行高义明,出处同揆,故能令义士宗其风景,州闾归其清流。”在两汉前的文献中,没有出现过“风景”的字样。事实上,中国历来的学人,在诗文中很少用“风景”一词来称谓自然景...
-
滑田友:为人的精神造像与“以中化西”的雕塑创造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滑田友
中国艺术
新中国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徐悲鸿
中国美术
五四运动
-
描述:
|滑田友|(1901—1986)江苏淮阴人。192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六师范美术系,毕业后回家乡任教。后入学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3年得到徐悲鸿帮助赴法国巴黎留学,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
-
谈谈课程改革中的变化
-
作者:
范朝霞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祖道
中央美术学院
刘开渠
浮雕
雕塑家
周恩来总理
副市长
杭州市
建设工作
-
描述:
新课程实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我们经历了种种探索和磨砺,在磨砺中我们增长了才干,在研究与反思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乘着这股课改的东风,我们循序渐进,不断探索着,在教育观念等方面产生了许多变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
裴建国雕塑作品简评^[1]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简评
中国美术馆
画册
-
描述:
裴建国先生的雕塑作品结集出版,作为他在中国美术馆的同事,我深为他高兴并由衷祝贺!美术馆工作而今处在长年的繁忙之中,虽然我知道雕塑是他的专业之长,这些年也陆续看到他的一些作品,但还不了解他雕塑的全貌。这本画册使我有机会了解他的雕塑历程
-
新感觉:捷克雕塑艺术展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
艺术界
艺术展
艺术家
展览
捷克
布拉格
雕塑艺术
艺术交流
美术馆
-
描述:
展览名称:新感觉——1960至1980年代捷克雕塑艺术展展览时间:2010年5月11日至6月30日中捷两国的艺术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中捷之间的艺术交流,是两国艺术界和公众的愿望。在
-
主旋律: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普世价值
-
作者:
吴为山
范艳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方面
普世价值
研究中心
重要举措
现当代艺术
主旋律
文化发展
现代美术
中国美术
文化思想
-
描述:
文化部决定在中国美术馆建立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同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建立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这是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文化思想通过文化策略、政策而转化为一种实质性的推动行为。美术的推动由三个方面组成:文化思想、政策和推动机构。国家的文化思想建设必须要有理论研究,而这两者之间还需要一个衔接,那就是政策支持。有了组织机构上的保障,会对全国的美术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
卷首语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结合
城市文化
多种形式
改革开放
艺术品
公共空间
美术创作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公共艺术
-
描述:
公共艺术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新的文化命题。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的城市建设热潮中,城市雕塑曾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形成美术创作的焦点;在90年代以来城市格局的变迁中,与建筑、绿化相结合的艺术品以多种形式进入公共空间
<
1
2
3
...
5
6
7
...
112
113
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