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133 条
-
新年贺词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机构
艺术爱好者
文化艺术领域
精神指向
羊大为美
文艺工作者
学术研究工作
学术期刊
美术理论
社会企业
-
描述:
光阴荏苒,驰隙流年。伴随2015年的到来,《雕塑》杂志社即将迎来创刊20周年的生日。去年底,《雕塑》杂志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入选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名单。作为本杂志的创始人之一,我具体负责杂志运转已历经了20个寒暑春秋。在杂志社同仁的合力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与认可。回顾这本杂志的成长历程,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感慨!《雕塑》杂志社创刊至今,在自主创业、条件复杂的环境中,我们坚定执着地在完成三件工作:一是坚持办好雕塑专业理论学术研究工作,为艺术机构、社会企业、雕塑家以
-
迎
-
作者:
范伟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君子之道
为道
诸法
-
描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君子之道也。壶钮为首,壶嘴、壶把似双臂迎风,壶身高挑如君子迎风而立静中若动。壶体取方,如君子行己有方,势动而圆,诸法无二无别。君子人世迎风,守正包容为道。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实践体系的构建
-
作者:
李月明
顾幸勇
范学运
汪永清
江向平
来源:
理工高教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
专业规范
设计实践教学
实践体系
素质教育
知识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
-
描述:
根据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构建知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以设计实践教学知识体系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实践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从而构建完整的专业规范知识体系,实现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创业参谋 另类主题小店的生存法则
-
作者:
范哲
来源:
科技创业月刊·创富指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生涯
生存法则
主题小店
美容院
-
描述:
口文/范哲 出镜人物一:余红,女.34岁,“太阳花纸艺屋”店主开店时间:半年开店位置:三里屯大街小店特色:纸的世界.不论是墙上的画还是瓶中的花都是由纸裁刻或折成的.鼓励顾客自己动手,尝试
-
清代废除匠籍的历史意义
-
作者:
范金民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商品生产
景德镇
官搭民烧
官营
匠籍
手工业生产
《明孝宗实录》
《明神宗实录》
民间手工业
-
描述:
定于明初的匠籍制度,严重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也导致了官营生产的日益衰落.自成化到嘉靖年间,明廷数次规定以银代役,减轻了轮班匠的实际负担,对民间手工业生产有一定积极意义.但班匠银的实行并不意味着工匠从封建徭役义务中解脱出来,工匠制度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工匠股役的形式,而且工匠因有匠...
-
心有所感 物自澄明——白明作品评析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评析
景德镇
作画
画家
陶艺
艺术展览
工作室
油画
-
描述:
白明1965年生于中国江西余干。199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于1996年——2007年于北京及台北地区6次举办个展,并参加1993年『中国油画双年展』、1995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1997年『中国油画艺术大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2001年『第十六届亚洲艺术展』、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等多次展览。作品被中国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多家机构、美术馆、基金会及社会名流、专家、学者等收藏家收藏。
-
介绍江西新近发现的两件元代青花瓷器
-
作者:
范凤妹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龙纹
底径
壁饰
介绍
省博物馆
折枝
元代青花瓷器
口径
江西
-
描述:
江西省博物馆藏有两件元代青花瓷器:一为青花折枝莲纹(匚也);一为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现介绍如下: 青花折枝莲纹(匚也) 1986年江西鄱阳县
-
试论明代洪武官窑的设置
-
作者:
范勇
来源:
长江文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官窑
古陶瓷
明代
-
描述:
官窑的设置时间虽开始于洪武二年,但时断时烧,直至洪武二十六年才正规起来;并对烧造御用瓷器的三地官窑的品种、器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洪武朝官窑瓷器的发展变化,证明洪武官窑的设立和规范的发展过程。
-
生活是一块面科
-
作者:
范泽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小学五年级
《背篼》
-
描述:
一直忘不了一篇名叫《背篼》的文章,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读的课文。“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未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背羞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
生活是一块面料
-
作者:
范泽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气
茶
房子
-
描述:
一直忘不了一篇名叫《背篼》的文章,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读的课文。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那时年少,热爱它,仅仅是因为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优美。直到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五彩的晚霞,温柔的晚风,潺潺的流水,纷飞的归鸟,这些“朋友”让打柴少年的生活充满诗意。平凡的山里生活,却让他剪裁出了别样的诗情画意,就像寻常的土壤里忽然长出了一朵绮丽的花朵。 我有一个朋友,工作很辛苦,一年到头奔波在日晒雨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