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雕刻的巴黎(外一章)
作者: 舒乙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城市建设  
描述: 巴黎是个离不开雕刻的都市。 在巴黎,磕头碰脑,全是雕刻。 很难想像,没有了雕刻,巴黎还是巴黎吗? 在巴黎,一座教堂就宛如一座小的雕刻博物馆:而巴黎的教堂又是何其多。还没有进教堂呢,在它的外墙上,就“站”着好多尊雕像,几乎遍及每个层面,稍微留神一点,在每个角落都能发现他们,高的高,低的低,真能用比比皆是来形容。 我住的小旅馆叫希伯尔旅馆,在一条宽八米的叫希伯尔的小街上,小街因希伯尔教堂而得名。教堂占了小街的整整一面。我住在旅馆的第二层。进了屋,推开窗,吓了一大跳,对面一尊威风凛凛的雕像的大脸正对着我,简直是鼻子对鼻子。原来,我住的房间对面便是希伯尔教堂的一个门楣,门楣上正好有一尊雕像,是一个长着络腮胡子的老者,二目圆睁,炯炯有神。我天天要面对这尊雕像,仔细观察下来,我发现他被雕得很细致,决不是粗制滥造的一般雕塑装饰。要知道,在巴黎这样的装饰雕像,何止成千上万!我对巴黎的雕刻自打开窗看见了络腮胡子老爷爷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巴黎歌剧院,顾名思义,是座大剧院,可是,它的外墙更像一个雕像大展览会。在它的外墙上,在每一扇窗上和每一扇门上都有音乐家的雕像。偌大的建筑,雕像围了它整整一...
发生在建设新馆的日子里……
作者: 舒乙   来源: 北京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纪念碑   作家   巴金   草地   雕像   新馆   雕塑家   普通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  
描述: 巴金的雕像新馆打算做13尊作家的雕像。过去的雕像大都是纪念碑式的雕像,很大的基座,高高的。而作家都是普通的人,不是领袖式的人物,也不是圣人,最好是和老百姓、和读者站在一起。于是,我们和雕塑家说,你们最好把大作家都雕成普通人的样子,不要很大很大,一比一。让他们直接站在草地上,或者坐在草地的椅子上。有一位四十来岁的雕塑家李象群,负责雕刻沈从文和巴金。他提出要求,要我们的馆员陪他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