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胡珉琦】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推倒美术馆的无形围墙
-
作者:
谭娜
胡珉琦
来源:
北京科技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园林建筑
建筑设计
建筑空间
建筑学
建筑造型
-
描述:
“这些场馆免费开放半年后,人们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弱,如何让他们成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回头客’,不但要保证有高水准的展览、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也得紧紧跟上。” 春节期间,“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免费向公众开放,7天游客总量超过了7万。据中国美术馆公共关系部副主任孙亮介绍,每天网上预约门票的名额为1000个,其余均是现场排队领票。 孙亮回忆,虽早有预料,但是排队的情形还是超出了想象。一早参观的队伍就已经排到了大门外,半小时内都无法放完。进到馆内后,确实也有不少观众有些“不务正业”,玩的玩,睡觉的睡觉。而和卫生间同样不堪重负的,还有现场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不断提醒观众观展的注意事项,可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在馆内使用闪光灯。 根据文化部相关规定,2011年底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如办证费、验证费、自习室使用费、存包费等全部取消。到2012年底,全国各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 “免费向公众开放艺术馆是大势所趋。”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委员会秘书长邹文告诉记者,艺术馆的作用首选是对艺术品的保存和保护,其次就是向公众展示艺术,从而使得观众艺术素养得到提高。
-
当“梵高”遇上数字化
-
作者:
胡珉琦
来源:
科学导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表达
风格
表现力
-
描述:
从去年开始,梵高一生创作的八百多幅油画、两千多封书信通过35块高清巨幅屏幕和40多个高清投影,伴随着影院级环绕音响,在上海、北京展出。这个夏天,“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又走进了厦门。 当数字化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成为一种不可抵逆的趋势,那么,如何面对媒介文化的同质化,以及影像文化消费过程中有效阻止人的浅薄化,从而帮助大众真正理解艺术,理解艺术的精神,这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