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的风景
-
作者:
篱笆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艺术系
陌生化
徽派建筑
美术学院
湖南省
作品
美协
中国油画
师范大学
-
描述:
艺术决不是对自然与生活简单而机械的“复制”,它总是始终与“客体”保持着某一种距离。在当下多元的艺术语境中,画种的身分变得越来越“陌生”与“偏离”规定,导致审美的理念也游离于传统的模式。即使在艺术创作和风景写生中,视觉形式语言的新异性也愈来愈成为艺术的一种标杆,而新形式的生成必然包含着艺术家个体经验与文化的积淀。 对风景的观看方式决定了风景画的品味,或者说是审美趣味,如何在油画风景中体现如克莱夫说的“有意味的形式”,寻找那种具有“诗意”的画面感,油画家严明试图从“诗意”的角度出发,试图发现符合内心追求和向往的“诗意美”。康德认为,美是一种对象合目的性的形式。从严明系列油画风景作品中,我们至少可以认识他追求形式的三个动因:一是风景画中的情感融入,他对风景的欣赏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和偏爱,每每写生,都能够带回来因地域文化不同而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的作品,而非“千景一面”(概念化的模式),如《紫鹊老屋》《朦胧洞庭》《意象农家》《沱川古桥》和近期在江西婺源画的一批灰色调的风景画,无不透视出画家的差异性追求,更准确的说是“陌生化”的情感形式表露,用真情通过形色去体验大自然的真美所在。二是在风景画中融入文化的元素,力图提升风景画的品质,徽派建筑历史悠久,如同中国的水墨画,彼此之间在文化上有许许多多的共通之处,同属中国气派与华夏大文化一脉!正是基于这一点的思考,画家在着力塑造具有浓厚的中国建筑风格等徽洲建筑中,尝试着将国画的水墨性与笔意韵味表现于其中,使两者的融合更能折射出民族建筑特有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