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田】搜索到相关结果 1345 条
-
湖北柳树沟墓群M24出土汉代薄胎铜镜的保护修复
-
作者:
南普恒
田进明
王晓毅
李志敏
来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物保护修复
保护修复
汉代铜镜
科学分析
湖北柳树沟墓群
-
描述:
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蚀程度、材质、组织结构及表面锈蚀物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清洁、点焊粘接、补全、随色及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铜镜的器型,展现了文物原貌。
-
记保定出土的明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片
-
作者:
田宝玉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景德镇民窑
艺术风格
主题纹饰
胎体
洪武时期
时代特征
折枝花卉
瓷片
宣德
-
描述:
记保定出土的明早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片田宝玉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古城,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市中心始建于金代的古钟附近的基建工地,出土了大量古陶瓷残片,品种非常丰富,有宋...
-
江生林:胸有丘壑画江天
-
作者:
胡田可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江西省
瓷都
陶瓷艺术
人生
山水瓷画
道法自然
工艺美术
-
描述:
情怀坦荡自来去,一管妙笔画江天。面对自然,面对人生,面对艺术,不管顺畅坎坷,犹自孜孜以求,不显山不露水地浸淫在陶瓷艺术里,埋头追索。他道法自然,胸有丘壑,一支运用自如的妙笔写江天云岚,写虬松奇峰,写楼亭栏阁,写舟船人物,精致生动。寄深幽意境,吐胸中块垒,为瓷都景德镇山水瓷画增添了一抹亮色。这就是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生林给人的一贯印象。
-
《蜕变》
-
作者:
田野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销
景德镇
演变特点
北宋时期
清代中期
原因
明清
明代中晚期
-
描述:
作品名称:蜕变。作品运用贴片的形式,经过1500度高温烧制而成。以“鸟”的造型去塑造蜕变之后,获得新生的理念。蜕下去的并非是丑陋的,只是没有发现获得新生后的希冀。
-
亚历山大·罗德钦科与构成主义家具设计
-
作者:
王欣
田豐
来源:
家具与室内装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主义
家具设计
金属
-
描述:
亚历山大·罗德钦科对20世初期的现代构成主义、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领域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其作品和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在金属家具设计方面进行了各种探索与实践,罗德钦科的设计思想,对现代家具设计有着极为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国内缺乏深入研究,其面目一直不为人所知。本文从分析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工作室(VKh UTEMAS)金属加工系教育体系入手,介绍研究亚历山大·罗德钦科的金属家具设计作品,设计思想,及他在莫斯科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木材与金属联合系设计教育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填补这方面的研究空缺,并对于当下中国设计教育的问题将会有某种启示。
-
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情感探讨
-
作者:
田思思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真实情感
自然色彩
艺术作品
创作者
情感表达
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
艺术设计
色彩情感
-
描述:
艺术创作作品中表达出的真实情感已经成为评价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试图尝试通过对陶瓷艺术设计中色彩情感的研究,对创作中情感的表达进行分析。主要讲述了色彩情感的含义以及在色彩情感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表达形式的研究。
-
物联网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
作者:
程翔
柳炳祥
田原
来源:
电脑开发与应用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线射频识别
普遍计算技术
物联网
-
描述:
物联网是由多种技术和通信方案整合而成的新生事物,其中识别和跟踪技术、有线和无线传感器、运行网络、下一代通信协议(应用在下一代互联网络)、分布在智能对象中的智能系统是关联性最大的因素。对于物联网的进步贡献最大的因素必定是各个领域知识协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这一复杂规律的分析,阐述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墨宗的回归
-
作者:
田梓榆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20世纪
西方绘画
绘画思想
绘画样式
中国水墨画
精神追求
回归
-
描述:
20世纪的画家们对传统绘画样式特别是笔墨的困扰表现得最为突出,他们不断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法:一些受西风东渐影响的画家努力探索与实践从多层面将西方绘画和中国水墨画技巧相融合的可能性;一些秉持传统概念的画家.可能从理解中国画开始就受承传统绘画思想的教育.传统的绘画样式已成为不可舍弃的精神追求与归宿.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最终成就仍然回避不了面对传统绘画概念和绘画的时代性需求出现的新矛盾,这也必然为寻求解决方案而开始了新的探索。
-
山西瓷窑
-
作者:
任新和
田维飞
来源:
文史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瓷窑
印花装饰
山西
五大名窑
鉴定要领
原始青瓷
陶瓷文化
定窑
产品特征
-
描述: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据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山西南北已出现许多瓷窑,从这些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原始青瓷。定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始烧于唐,虽位于河北,此窑系却以山西窑场最多。说起陶瓷文化,言必称五大名窑,言必称景德镇,殊不知,山西也有灿烂的陶瓷文明。
-
写意画的波折
-
作者:
田梓榆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绘画风格
绘画历史
绘画史
历史轨迹
禅画
写意画
中国画
明清
中国绘画
-
描述:
中国画中,在明清完成的典型成熟风格的写意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中是属于晚熟或者说是最后形成的一种绘画样式。毫无疑问,这种样式形成在中国画的视觉意义和精神层面上都有非常大的拓展。这种绘画样式使中国绘画更具有哲学的意味和由更自由的挥洒空间所带来的绘画表现力。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写意画形成的历史轨迹及被淡化了的那些已模糊不清但曾经确实存在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