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遍地的希普金
作者: 王炳根   来源: 海燕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侨乡   中学   风流   马来西亚   客家人   土楼   胡文虎   温泉   中原文化   永定  
描述: 我将世世代代被人民喜爱, 因为我的诗唤起善良的情感。 在冷酷的时代,我歌颂自由, 并且为那些受苦难的人,呼吁同情。 这是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逝世前一年,在著名的《纪念碑》中写下的诗句。他的自信成了现实,不仅是作品,现在,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圣彼得堡街头,随时可见普希金的雕像,仅博物馆便有多处,从中可见他的文学地位与影响,也现出他被人民喜爱的程度。列夫·托尔斯泰称他是“俄罗斯文学的始祖”,高尔基称之为 “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这在一定的意义上显示了普希金在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之前,不能说没有文学,但十九世纪之后辉煌的俄罗斯文学,却是以他为起点为代表的,或者说是由他带动起来的,普希金成了俄罗斯文学之源。这与中国文学很不相同,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传统,能说是始于那一个作家、诗人?仅是与普希金同时代的曹雪芹,他当然也创造了一个文学的顶峰,但他之前并非“前无古人”,只要粗略上溯,便是一大串的名字:纳兰性德、汤显祖、吴承恩、李清照……一直到屈原、《诗经》等等,哪一个也不能说是文学之父。而在普希金之前,俄罗斯有谁呢?正如别林斯基所说: “在普希金以前,我们曾经有过诗人,但不曾有过任何一个艺术家诗人;普希金是第一个俄国艺术家诗人。因此,甚至即使是他那些最初的、不成熟的、青年时代的作品……出版后都在俄国诗歌史中标志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别林斯基论断:俄国文学“从普希金开始”, “只有从普希金的时代起,俄国文学才开始产生了,因为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俄国生活的脉搏在搏跳着。这已经不是介绍俄国认识欧洲,而是介绍欧洲认识俄国了。”正是普希金开拓了俄国文学的新世纪,为此后一个世纪灿烂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以及后来的苏联文学直至今天的俄罗斯文学开辟了一条广阔的文学道路。 “开拓者”和“奠基人”, “俄罗斯文学之父”,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颂词,我从伫立于阿尔巴特街、俄罗斯博物馆前等处的塑像中,感受到俄罗斯这位精神之父的现代、优雅、潇洒、富有激情,所以,他的后代喜爱与亲近这样的精神之父,不难理解。 位于圣彼得堡马卡罗夫岸边的“普希金之家”,充分地显示出诗人“文学之父”的至尊地位。这里原是一座海关大楼,一九O五年由H.A.科特利亚列夫斯基院士和B.JI,奠扎列夫斯基通讯院士创议建立普希金纪念馆,用于收藏普希金各种史料,由于普希金的地位与影响,便将这种收藏扩展到了同时代的作家,成了俄国文学的研究机构。一九一八年“普希金之家”划归苏联科学院领导、一九三O年正式成为苏联科学院俄国文学研究所。现在这里既是普希金的博物馆,也是俄国许多作家的博物馆,既是普希金的研究中心,也是俄国文学的研究机构。 当我们来到“普希金之家”的门前时,这里却是静悄悄的,原来遇上了闭馆日,但由于俄罗斯作家协会奥列格·巴维金先生事先联系,今天为接待中国冰心文学馆代表团而专门开放。讲解员将我们引到二楼展示厅,让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普希金,同时还有果戈里(一八O九~一八五二)、莱蒙托夫(一八一四~一八四一)、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陀斯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列夫·托尔斯泰(一八二八~一九-0)契诃夫(一八六O~一九O四)等作家的珍贵文物,其中有照片、油画、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等等,每一位作家一个陈列单元,由各种珍贵文物组成一个小小的作家博物馆,相当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中的作家文库,但又比文库舒展、大气、丰富,整个二楼的近千立方米的大厅,蜿蜒地陈列开去,犹如俄罗斯文学的长河。讲解员说,因为普希金之家的号召力,这里虽然不是每一个大师独立的博物馆,但收藏的文物却是最丰富的,有的超出了一些独立作家的博物馆,甚至作家最珍贵的文物,也都收藏、陈列在这里。像“托尔斯泰服”、《猎人笔记>的初版本、契诃夫的签名照等等,从这些珍贵的散发出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上,仍然可以感受到作家的生活情形与创造的激情。 “普希金之家”还收藏着苏联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资料、文物,包括萧洛霍夫、艾特玛托夫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及参观。 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则是普希金这颗诗歌太阳的升起地。这里原本是沙皇时代皇族们夏天居住的地方,有豪华的宫殿、浪漫的沙场与茂密的树林,但作为这处名胜的皇冠,则是叶卡琳娜二世为子孙建造的贵族学校,普希金则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一八一一年至一八一七年,普希金在此上学,这个美丽的皇家村落,它的气息与氛围、阳光与雨露,哺育了这位不凡的俄罗斯之子,上学期间,便写了一百多首的诗歌,《回忆皇村》使得十五岁的普希金一举成名。现在,凡是普希金生活与学习过的地方,都作为俄罗斯的国家文物保护区,包括贵族学校、居住的房舍等,在皇村,最集中体现了普希金的成长,这里也称作普希金城。普希金的塑像在皇村为坐姿,青年学子的普希金,披着风衣,托腮沉思,似乎在迷茫地发问: “这不是皇村花园——/美丽的北国天堂?”(《回忆皇村》)。 普希金虽为贵族出身,但他向往自由,憎恨专制与黑暗。也是在皇村的时候,年少的普希金,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并且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禁卫军军官,反对沙皇专制,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毕业后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职期间,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和“阿尔扎玛斯社”,创作《自由颂》(一八一七)、《致恰达耶夫》(一八一八)、《乡村》(一八一九)、《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一八二O)等抨击专制制度、歌颂自由和同情人民的不幸的政治抒情诗。普希金的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一八-0年将他派到俄国偏远的南部任职(实际上是一次流放)。但普希金不但没有屈服,而且与十二月党人的交往更加频繁,甚至参加了十二月党的秘密会议。《短剑》(一八二一)、《囚徒》(一八二二)、《致大海》(一八二四)等名篇,以及一组“南方诗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强烈憧憬,同时,也完全展示了普希金的独特风格。普希金的南方流放,始终处于监视之中,一八二四年当局截获普希金一封“冒犯”上帝的私人信件,并以此为借口,将他再度放逐到他母亲的领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进行软禁。这里十分偏僻,只有老保姆陪伴着他。幽禁中的普希金,虽然中断了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但却接近了农奴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和俄罗斯普通的人民,他经常到集市上听农民谈话和唱歌,并十分注意收集民间故事和口头传说,从中学习人民的语言,这些有益的养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幽禁的两年里,普希金创作了《致凯恩》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几十首抒情诗,并在一张小桌子上,开始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前六章的创作。就在他被软禁在乡间的时候,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失败后,沙皇尼古拉一世上台,为拉拢诗人为其服务,决定将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普希金矢志不渝,写下了《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歌颂十二月党人的崇高志向的诗歌。一八三O年秋天,是普希金丰收的季节,他在波尔金诺的三个月,一口气完成了四年前开始创作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创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还有《射击》《暴风雪》《村姑小姐》和《驿站长》等小说、四部小型悲剧和几十首抒情诗。一八三一年普希金与冈察罗娃结婚后,定居彼得堡。他的行动仍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这一时期,普希金在创作上仍不断有优秀作品出现,如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叙事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抒情诗《致诗人》《秋天》和《纪念碑》等。三十年代中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此时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普希金为捍卫自己的荣誉与尊严,与丹特士决斗,身负重伤,两天后谢世。 这几乎是普希金短暂的三十八岁的一生,但在普希金故居博物馆中,却有极其丰富的展示。面临着莫依卡河的上下二层巨大的展厅,以编年体与专题并列的方式,陈列与展出普希金的时代、生活与文学成就,仅仅是讲解员为我们所作的重点讲解,便长达一个小时。由于我们是外国人,讲解员还特地允许我们参观了普希金使用过的实物与收藏的珍藏室,感受了一下贵族生活的精致与优雅。 一八三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寒风凛冽,在涅夫斯基大道与莫依卡河的交汇处的一家咖啡馆里,普希金喝下人生最后一杯温暖的咖啡,坐上雪橇,在证人丹扎斯的陪同下,来到圣彼得堡郊外的黑溪,他的决斗对手法国人丹特士也在证人的陪同下到来。他们决斗的隔离仅为十步之遥,丹特士抢先开枪,击中了普希金的腹部,立时血流不止,就在丹特士欲离开之际,被普希金叫住,他说他还有力气还他一枪,但由于身负重伤,无法准确瞄准,普希金只是击中对手的右肩。倒在血泊中的普希金,被抬上雪橇,回到他最后居住过四个月的莫依卡河堤岸十二号公寓。 这里现在就是普希金故居博物馆,最先出现在你面前的便是两把决斗时的勃朗宁手枪,讲解员说,虽然它并不是决斗时普希金使用过的枪,但决斗的枪便是这样的,你似乎立时便感觉到从那枪膛里射出的子弹,一颗无情地击中了伟大的诗人,一颗却与法国小人擦肩而过,诗人年轻的生命便永远凝固在血泊中,两支枪写下了那么一场悲剧。在楼梯口,讲解员留住了我们的脚步,说,负伤后的普希金,从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