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对四川美院油画的一些看法——座谈会侧记
作者: 王小箭   陈威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座谈会   获奖作品   油画创作   四川美院   四川油画   二等奖  
描述: 近年来,四川油画异军突起,在1981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夺去了唯一的油画一等奖,两个油画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占全部获奖油画作品(共53件)的近八分之一,在这7件获奖作品中,有6件是出自四川美院学生之手。翌年,四川美院
王小秋油画作品
作者: 王小秋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   油画  
描述: 王小秋油画作品
油画风景创作个性化语言形成因素探析
作者: 王小录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自然   视觉形式   表现手段   油画风景   审美取向   形成因素   创作   个性化语言  
描述: 优秀的油画风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化语言。油画风景中的个性化语言是画家将自己的审美与情感熔铸于客观自然,并以独特的表现手段呈现出来的视觉形式,它涉及构图、色彩、明暗、笔触、肌理、意境等多种因素。风景油画的个性化语言的形成和完
对“油画民族化”问题的再思考
作者: 王小波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文化思想   艺术本质   油画民族化   中国艺术   传入中国   艺术形态   艺术形式   世纪初   再思考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这个画种,在明朝传入中国,虽曾荣耀于宫廷,但当初并未获得普遍认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难之际,一批民族精英呼吁用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思想拯救民
中俄美术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王小娟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灵感受   情感体验   绘画语言   油画静物   审美情感   内心情感   完美结合   艺术形式   莫兰迪   静物画  
描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的教育交流在大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俄罗斯的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尤其是绘画艺术长期以来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的油画艺术发展。黑河学院的美术教育借助中俄两国友好的国际关系,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引进、借鉴俄罗斯的优质美术教育教学资源,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式,以中融俄,兼收并蓄,逐渐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借助中俄合作交流培养人才的先进模式。中俄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已不再是一个选项而
福建龙眼木雕
作者: 王小蕙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眼   传统技法   黄杨木   艺术风格   木雕艺术   工艺品展览会   机械原理   传统工艺品   福州发展   百花奖  
描述: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采用福建盛产的龙眼木材而得名。龙眼木(即桂元树)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闵南一带。莆田的雕刻艺人很多,而且早在宋末
弃石
作者: 王小蕙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梦境   精神性   崇武   雕刻   情景   梯子   艺术形式   作品   下脚料   大型  
描述: 我的作品取材于大型汉白王雕刻的下脚料《梯子系列》是我最近很想要做的、一种梦境和现实的情景、一种精神性的追求与表达。简洁单纯的感觉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艺术形式。——王小蕙2012的夏天于崇武
景德镇国营瓷厂与景德镇瓷业复兴
作者: 王小茉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国营   景德镇   民营   产业  
描述: 景德镇自20世纪50年代建设和发展陶瓷工业,支撑实现这一定位和目标的是那时建立的十余家国营瓷厂。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营瓷厂纷纷关停转制,支撑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是上万家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他们虽然活跃,却危机潜藏。国营瓷厂留存下来的遗产,目前可以直观看到的,似乎只有那些虽然陈旧却依然保有气势的厂址。而有形背后无形的遗产——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人才培养、设计原则的确立和艺术水准的追求,需要被肯定、挖掘和再认识。
景德镇全力打造“航空小镇”
作者: 王小林   来源: 赣商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航空   品牌   形象   景德镇   市场机制   国际化   加大力度   统筹兼顾  
描述: 景德镇以昌飞(六0二)品牌、政府平台、市场机制为基准,坚持国际化视野,加强投入、加大力度,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力以赴确保把“航空小镇”做出形象、做出示范,做成江西对外展示形象的一个窗口。
中国精神、中国气派、时代风格、国际视野—吴为山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谈公共艺术创作
作者: 武定宇   王小丽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大历史题材   南京大屠杀   艺术作品   中国气派   美术事业   艺术委员会   美术馆馆长   城市雕塑   吴为山   时代风格  
描述: 吴为山先生是一位著名艺术家,他作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对中国美术事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吴先生还身兼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雕塑院院长等重要职务。他为中国公共艺术的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创作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组雕》(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组雕》)与建筑构成良好的融合,并打破了传统的纪念碑模式,被视为21世纪以来展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此作品曾获得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并被评为中国公共艺术65年发展过程中11个尤为重要的个案之一。近期,武定宇、王小丽(以下简称武、王)对吴先生进行了采访,聆听了吴先生(以下简称吴)关于《南京大屠杀组雕》创作背后的故事,及其对于国内公共艺术发展的思考。
< 1 2 3 ... 17 18 19 ... 24 25 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