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林泉】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他们的名字与敦煌同辉
-
作者:
林泉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艺术研究
敦煌文化
敦煌艺术
敦煌学
保护
-
描述:
敦煌艺术宝库,以辉煌壮丽的无数壁画、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经卷著称于世.而近代献身于敦煌艺术研究和保护的人,也无疑是敦煌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他们或致力于考证训诂,或沉醉于壁画临摹复制,或上下求索四处奔走投身于文物的保护,敦煌文化和敦煌学因此而发扬光大,影响远播世界.
-
他门的名字与敦煌同辉
-
作者:
林泉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艺术研究
敦煌文化
敦煌艺术
敦煌学
保护
-
描述:
敦煌艺术宝库,以辉煌壮丽的无数壁画、雕塑和珍贵的文书经卷著称于世。而近代献身于敦煌艺术研究和保护的人,也无疑是敦煌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他们或致力于考证训诂,或沉醉于壁画临摹复制,或上
-
扬·斯滕与《圣尼古拉节前夕》
-
作者:
林泉
来源:
少儿书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风俗画
尼古拉
画家
故事性
伦勃朗
17世纪
油画
-
描述:
扬·斯滕(1626—1679年)是17世纪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他的作品影响很广,在当时仅次于伦勃朗和哈尔斯。他的那些圣经题材的油画,也蕴含着浓厚的风俗画特色。人物像在舞台上表演,众多的形象构成了一个故事性的场面。他的风景画也是如此,似乎要在画上讲“故事”。
-
劳动者的赞歌:《纺织女》
-
作者:
林泉
来源:
少儿书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动者
织女
绘画史
晚年创作
西班牙
活动场景
劳动生活
赞歌
-
描述:
委拉斯开兹晚年创作了两幅著名的作品,一是《宫娥》,另一幅就是《纺织女》。欧洲绘画史上,直接描绘劳动生活的油画这还是第一幅,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纺织女》表现的是西班牙皇后壁毯织造厂一个车间内的妇女们在生产时的活动场景。
-
西安北郊尤家庄二十号战国墓发掘简报
-
作者:
程林泉
张翔宇
来源:
文物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土器物
历史文化
战国时期
西安市
墓葬形制
-
描述:
1996年8月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市北郊尤家庄村东发掘清理战国、秦汉墓葬200余座。其中M20保存完好 ,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等。墓葬为竖穴土圹木椁墓 ,葬具为一棺一椁。随葬器物以铜器和漆器为主 ,另有少量玉、石器。铜带钩和银带钩饰浮雕式兽面、猛禽等 ,制作精美 ,具有北方民族风格。铜灯的柄部有刻铭 ,为三晋之器。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 ,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
-
努力做好财政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
作者:
王林泉
来源:
地方政府管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财源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财政支出
努力做
促进经济
财政工作
产业结构调整
财政收入
财政监督
财政资金
-
描述:
努力做好财政工作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王林泉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也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调节手段。近年来,景德镇市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财政的振兴。实践证明:...
-
史诗、悲剧与艺术的贯通——基弗艺术作品探析
-
作者:
林泉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性质
摹仿媒介
基弗
社会功能
摹仿对象
-
描述:
安瑟伦.基弗是当今一位誉满全球的德国艺术家,他的创作材料繁多,突破了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媒介,表现出前卫的艺术风格。基弗的作品主题凝重、思想深刻,艺术语言抽象,加上他经常借用神话故事、文学、历史中的典故来表现作品主题,使其作品显得异常晦涩和艰深。但是,基弗现代的创作风格依然阻挡不了我们从古典的文艺视野去欣赏和剖析他的作品的深奥意涵。
-
浅谈现代人物木雕的手法与题材的突破
-
作者:
林泉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木雕
突破
手法与题材
现代
-
描述: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在我们国家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家把木头雕、刻、凿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物,有千百万种,其中人物雕刻也占其中很大部分,现代人物的雕刻在手法和题材是上有很大突破。
-
伸长“短腿”,治好“伤腿”是振兴景德镇财征的根本出路:浙江之行后的思考
-
作者:
王林泉
来源:
江西财税与会计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策略
景德镇市
财政发展
-
描述:
伸长“短腿”,治好“伤腿”是振兴景德镇财征的根本出路:浙江之行后的思考
-
改革中蓬勃发展的瓷都财政
-
作者:
王林泉
来源:
江西财税与会计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蓬勃发展
财政管理体制
预算外资金
财政支出
瓷都
会计管理
财政体制
地方财政收入
-
描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是景德镇市财政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20年。20年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财政体制日趋完善1979年以前,我市长期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收入全部上交,支出定额下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财政体制也逐步进行了改革。1980年,我市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收入划分为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调剂收入,财政支出实行分级包干。1984年,我市财政管理体制又调整为“划分收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定四年不变”,确定我市留成比例为总收入的58%,上解比例为42%,另每年定额上解200万元。这一体制初步改变了统收统支和包干制的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