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中国汉代雕塑的造型特点
作者: 杨志刚   来源: 数码设计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特点   汉代雕塑   中国  
描述: 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散聚着祖国大地的古代雕塑艺术,是我们伟大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艺术遗产。在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很多文化艺术被湮没了,而凝聚民族文化精神的硬质材料雕塑作品却被保存了下来。成了众多艺术文化中的至宝。也可以称为一部珍贵的"石头书"他生动的记录了东方民族的审美取向以及民族文化精气神。雕塑是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之一,从古希腊时候的维纳斯像,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到米开朗基罗、罗丹的青铜雕塑,再到现代的亨利摩尔雕塑。贾科梅蒂的架上雕塑。书写了人类艺术历史上辉煌的篇章。中国汉代的雕塑艺术是世界上最独特的东方艺术,也是东方美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它凭藉着点雄浑厚朴、神情兼备和不同材质的表现与运用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且在传统艺苑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样》
作者: 杨燕媛   来源: 数码摄影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意空间     自由   不完全   玻璃钢   作品   保护   参与者  
描述: 是什么让日常物件的价值有别于其它?因为它们的颜色?形状?功能?或者物件背后的故事?而在镜头里,这些变得不再重要。如同年轻摄影师燕媛所说,它们都是一样的,日常不是理所当然,我们应该认真去看待日常
印象派绘画在川美油画教学的思考
作者: 杨劲松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象派   学院教育   油画  
描述: 油画作为一项关于传统绘画语言训练及自由运用表达的技术和艺术,是近20年来中国所有美术学院非常重视的传统教学项目。而印象派绘画通过留学苏联及法国的前辈们被带入中国美术教育系统,在今天依然对中国的学院艺术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通过此文探讨印象派绘画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版印青春——2017年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展
作者: 杨锋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业季   学院教育   青年艺术   版画  
描述: 100多人,其中研究生11人、本科生98人,博士1人。毕业季不仅呈现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所得,更展现了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理念与成果。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系主任锋就学院教育、版画艺术、青年艺术等话题与《当代美术家》展开了讨论。
显微结构控制技术在青花瓷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 杨云山   黄宾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改性高岭土   针状莫来石   瓷胎物相  
描述: 通过显微结构控制技术、改性高岭土和磷酸盐的引入,控制烧成过程瓷胎物相的演变,形成以纳米尺度的针状莫来石为主晶相、以Si-O系玻璃和P-O系玻璃为粘结相的显微结构,使青花瓷产品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综合利用中低品位高岭土资源。
日用陶瓷自释釉的研究
作者: 杨云山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释釉   工艺控制   日用陶瓷   碱性活化剂  
描述: 通过在日用陶瓷配方坯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碱性活化剂,用其制得的坯料,采用注浆成型方法制得的坯体,利用坯体的毛细管力,在干燥时水分向上迁移的载力作用,使坯体内的自由碱盐富集于坯体表面。在1280℃左右烧成,因其强烈的熔剂化作用而在制品表面形成釉层。此工艺免去了釉料制备与施釉两大工序,简化了工艺流程,从而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城市记忆(九墙系列)
作者: 杨奇瑞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物保护   环境保护   郑孝燮  
描述: 材质现成品、综合材料创作时间2010年~2014年地点杭州、成都、南昌“九墙系列”的所有公共艺术作品,都极具区域特性,注重人文环境,无论空间布局、造型元素还是可持续的互动,都在公共空间里呈现了一种开放的姿态,成为一种活的城市文化形态。这些雕塑设计,也反映出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大规模拆迁的忧思。新的城市建立起来了,但老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生活环境不应被遗忘。“九墙系列”流露出一种本土文化被工业文明包围而逐渐远去、消逝的那份淡淡的哀伤,体现了艺术家对本土和地域文化及历史的深沉反思。
杨晓霞油画作品《意象NO.2》
作者: 杨晓霞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创作  
描述: 晓霞油画作品《意象NO.2》
杨晓霞油画作品《意象NO.1》
作者: 杨晓霞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油画创作  
描述: 晓霞油画作品《意象NO.1
略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引入方法
作者: 杨爱丽   来源: 都市家教(上半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   生物教学   引入  
描述: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的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教育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指出要"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一旦我们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会,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生物课堂才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 1 2 3 ... 28 29 30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