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大理古代绘画和雕塑概述(二)
作者: 杨晓东   来源: 大理方志通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凤姐   美术工作者   美术学院教授   王朝闻   一以当十   文艺评论   美术创作   新艺术创作论   评论集   开心钥匙  
描述: 大理古代绘画和雕塑概述(二)
油画·版画
作者: 范沦桑   杨黄莉   苏仁华   张月妹   来源: 萌芽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鲁文化   建筑设计   应用探讨   山东地域特色  
描述: 油画·版画
古代窑炉与铜红釉(续完)
作者: 杨文宪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窑红   釉料   景德镇   还原气氛   铝土矿   美人醉   古钧瓷   烧成率   釉里红   铜红釉  
描述: 自夏代中期发展了铜器,陶器又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特别是到了汉代,已进化为瓷,再经南北朝、隋、唐(即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618年)这段漫长的时间里,铜的金属和铜的氧化物已被应用于陶瓷工业。河南巩县、禹县自古有铝土矿、煤矿、铜矿,因此,“古钧瓷”在北宋被成批生产也就有了物质的和技术的基础。古钧瓷是中国的名窑奇珍。是钧州的产
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
作者: 杨松林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中华民族   头帽   观众   艺术家   孔夫子   希腊神话   民间艺术   艺术创作   油画  
描述: 在孔夫子的家乡发展油画,有如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抱来了一个由希腊神话世界诞生的艺术之子。出乎意料的是,她竟然因吮吸了这广袤大地的甘美乳汁,神话般地成长起来。有一幅题名《摇篮》的油画,出现在《山东风土人情油画展览》中。在一片土地前面,一位侧立的山东村妇,用她那宽阔的胸膛和厚实的棉袄裹抱着一个头戴虎头帽的胖小子。这平凡无奇的母子图,似乎伴随着古老而淳朴的歌谣,在观众面前悠然晃动起来。那扑面而来的
尤劲东毕业创作前后
作者: 杨先让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万灵药   美术教学   毕业创作   小人书   木版年画   中国画   练习方法   习惯势力   文人画  
描述: 在我们美术界,过去有一种无形的习惯势力约束着画家的观念。 美术教学中,一提起素描、色彩,就是几十年定下来的传统练习方法,认定是万灵药;中国画好像只能是文人画的笔墨或工笔;连环画就应该是豆腐块式的小人书,年画就得是“月份牌”和单线平涂再加上木版年画的改头换面一类规范,等等。因
关于保姆的日记
作者: 杨长江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记   油画   白杨树  
描述: 7月25日这鬼天气,真象把人闷在蒸笼里,半点凉风也不透,要不了多大会儿,准得蒸熟了.窗外的白杨树纹丝不动,跟油画上的一模一样,单调的、时辍时续的蝉鸣越发搅得我心烦意乱.我躺在床上,两眼瞪着雪白的墙壁直楞神.哎!过不了几天我就出月子了,来伺候月子的妈妈和爱人假期也要满
浅谈真空练泥机结构设计对泥料影响的若干问题
作者: 秦映林   杨林松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推进器   结构形状   可塑性   结构设计   泥料   真空练泥机   成品率   螺旋叶  
描述: 一、慨述真空练泥机至今仍是陶瓷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制备和成型设备之一.从整体来说经过压滤所得到的泥饼水份基本上能达到可塑泥料的要求,但水份和固体颗粒分布并不均匀,而且泥饼中含有大量空气,泥料在堆叠运输过程中又人为地裹入部分空气,以致使泥料不能获得要求的可塑性.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的空气妨碍其与水湿润,促使可塑成型过程中出现弹性变形,甚至引起干燥和烧成后开裂,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为了解决这些缺陷,在真空练泥机没有问世之前,人们采用手搓、揉、脚踩等方法使泥料水份均匀,以获得要求的可塑性.但由于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逐步被真空练泥机所取代
杨松林油画习作选
作者: 杨松林绘   来源: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油画(地点:   年代:   画册)   中国   学科:   现代  
描述: 松林油画习作选
陶瓷雕塑作品选登
作者: 杜宏宇   杨德福   来源: 装饰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陶瓷雕塑  
描述: ~~
中草药制剂除鞣质方法效率比较
作者: 李惠珍   王中枢   杨宏德   来源: 中草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聚酰胺   中草药制剂   鞣质   除鞣率  
描述: 本文用明胶-NaCl法,明胶-NaCl-高岭土法、盐酸法、饱和NaCl法及聚酰胺法除中草药制剂中的鞣质,用次甲蓝法测定了各法的除鞣效率。结果表明聚酰胺法优于其他各法,并探讨了聚酰胺用量与除鞣效率的关系。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