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沉思录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力”
形式美
雕塑作品
整体感
刘开渠
硬质材料
社会功能
雕塑家
外轮廓
造型艺术
-
描述:
“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我相信莱辛这句话具有永恒的真理性。优秀的、有价值的雕塑作品首先应该是一个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立体的、美的实体,最好是从各个角度看去都美;这美又应该是形体美、立意美、材质美的
-
雕塑随想录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想录
客观对象
雕塑作品
客观现实
艺术加工
装饰雕塑
社会功能
民族风格
美化环境
传统雕塑
-
描述:
有价值的雕塑作品了。这个定义体现了艺术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审美反映、艺术家主观情思的审美表现与实际审美创造相统一这一艺术美学的基本命题。 ●雕塑作品的形象和寓意来自现实,又应高于现实;出自雕塑家的自由创造和表现,又不能违反雕塑的一
-
王笃芳木雕塑艺术漫议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古典园林
桃花坞木版年画
现代潜质
社会文化活动
空间结构
手法
基本技术条件
心理情感因素
公共艺术设计
-
描述:
王笃芳木雕塑艺术漫议
-
王笃芳木雕艺术漫议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美术学
传神写照
平中见奇
现代艺术
木雕艺术
艺术观念
谐调统一
漫议
造型手法
表现力
-
描述:
数年前,我曾对笃芳的木雕艺术作了如下的评论:“笃芳的术雕艺术早有定评。他深谙传统雕刻技艺,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师从工艺名家郑可教授,对现代艺术造型手法和艺术观念又心领神会,并使之融入传统木雕艺术之中,创立新貌。这次展出的《簪花仕女》、《东坡观砚》、《达摩踏波》、《屈子问天》,皆为上乘之作,造型简练,传神写照,形神兼备,或典丽,或壮美,或神奇,或深沉,莫不引人遐思,给人启迪。”(见《浙江工艺美术》1996年第3期)现在看来,这一概评还是符合实际的。 传统黄扬木雕,一般以精雕细刻见长,但有些作品失之琐碎,缺乏整体感。我以为笃芳的木雕作品在这方面已有很大的突破:保留精雕细刻、严谨工整的优点,向单纯精到方面拓展,似乎达到了“奔放时不离法度,神微处要照顾到气派”(吴昌硕语,大意)的要求。像《簪花仕女》,人物全身和面部都很简练而不简单,而头饰又刻得精到而不失之于琐碎。整个作品谐调统一,高雅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