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郑胜宁的木雕艺术评析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会活动   文化修养   作品展览   木雕作品   木雕艺术   艺术成就   黄杨木雕   雕刻艺术  
描述: 郑胜宁1943年生,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98年授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浙江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鉴于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从艺40余年,擅长黄杨木雕的人物、动物雕刻。在名人肖像、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根艺雕刻及室内外雕塑艺术领域里,均体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扎实的造型基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曾赴加拿大、美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考察访问,学术交流,技艺表演。作品在全国和省级工艺美术、根艺美术的历届展览会上获奖;300余件黄杨木雕、根雕作品受海内外收藏。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和发扬优良民族传统,博采众长,并将西洋雕塑的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民间黄杨木雕技艺中,吸收中西艺术精华,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作品具有大气、传神、巧妙、自然的艺术特色和风格,雅俗兼得。在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开拓较深...
王笃芳木雕艺术之路(续)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仕女》   艺术风格   艺术创新   民族文化   木雕艺术   王笃芳   《泼水节》  
描述: 三、全面开花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那几年,王笃芳的木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他创作了《簪花仕女》和《泼水节》等黄杨木雕作品,初步形成了民族传统与创新和谐统一的艺术风貌。《泼水节》创作于1979年。笃芳从西双版纳回来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泼水节上傣族姑娘那活泼优美又有点调皮的身影。创作的欲望按耐不住,终于有一天把《泼水节》的立意和构图定下来了。作品上,一位傣族少女,当她把一盆清水泼洒向选定的对象之后,正在欣喜地观赏她这一行动的效果。这姑娘,身材苗条,在活动中形成宽松的S形曲线,左手抬起,似乎要遮挡住自己的脸面,拿水盆的右手却拉向右下边,使雕塑的各个角度都富有变化。造型单纯洗炼,衣服贴身,甚少衣纹,突出了既健康又美的女体。面部表情又聪明又纯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