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追逐太阳——解读印象主义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   色彩   艺术家   印象主义   艺术史   作品   马奈   油画  
描述: 在德裔美国艺术史家约翰·雷瓦尔德所著《印象画派史》中,选用了一幅名为《在法兰西学院门前论战的德拉克洛瓦与安格尔》的漫画。画中,两位艺术大师以画笔为刀剑,激战正酣。德拉克洛瓦这边的论点是:"线条是色彩!"安格尔那边的口号是:"色彩是虚构的。线条万岁!"法国自然主义作家龚古尔兄弟曾经谈到: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
崇高庄严的“精神风景”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描述: 2006年,德国《移民法》颁布一项新规定,凡是申请加入德国国籍的外国移民,均需通过有关德国历史、人文知识及政治制度的“入籍测试”。这项“入籍测试”首先在黑森州和巴登-符腾堡州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州试运行,德国浪漫主义风景大师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e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的油画《吕根岛的白垩岩》,赫然出现在黑森州率先公布的100道考题中。对于外国移民来说,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也许算得上是一道偏题,但事实上,这位生前寂寞、死后评价几经沉浮的德国艺术家,早已与举世闻名的《吕根岛的白垩岩》一样,成为德意志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黑格尔说:“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弗里德里希的画正可看做是对黑格尔这一论断的明证。尽管画家描绘的是山林、云雾、大海、帆船、荒野、墓地和残雪,但他要表现的却是灵魂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惆怅与疑惑、诗意与浪漫、崇高与庄严。他说:“画家不该只画眼前之所见,而更应画内心之所见。如果他心中无物,那他就应该停止画眼前之物。”在弗里德里希的内心深处,始终洋溢着“德意志民族精神”,其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史诗般的北部风景以及风景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身着德意志民族服饰的人物,都充分显示出画家根深蒂固的“德意志意识”。
内在结构的显形——解读立体主义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结构   立体主义   具象与抽象   毕加索   自然主义   艺术观念   再现与表现   作品   架上绘画   雕塑  
描述: 立体主义以多视点的结构营造改变了传统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但它在反对自然主义的同时,并未完全抛弃艺术的再现性功能。它拆除了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架上绘画与架下美术之间的藩篱,并将非绘画材料甚至现成品引进到绘画和雕塑中,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观念。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