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画骨·传神·写真——杜甫的绘画美学形神观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形神观   杜甫   形神论   绘画评论   绘画美学   写真   以形写神   题画诗   画马  
描述: (一) 杜甫是诗人,也是一位精于鉴赏的绘画评论家。其绘画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20多首题画诗及若干诗句里。唐代是中国诗发展的鼎盛期,亦是中国画发展的黄金时代。题画诗作为诗画联姻的产儿,在五彩绚丽的唐诗百花园里可谓奇葩独秀,异香袭人,清人沈德潜对唐代题画诗,尤其是老杜题画诗极为推重,曰:“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
巴山民居柱础雕刻中的“鱼”及其文化解析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柱础   三鱼共头   梨园坝   巴山民居    
描述: 通江县泥溪乡梨园坝村系马氏家族聚居地,现存穿斗木结构民居建筑院落58套。编号为25的院落,柱础使用材质坚硬的石头,一般是上圆下方或圆方之间有八面体相结合的多层式。雕刻主要见于方形部位,朝向屋子的一面未雕,其余三面及四角是吉瑞动植物纹样浮雕,其中有不同造型的“鱼”。从文化人类学来看,与建筑相联系,鱼往往成为辟火的象征;与家族相联系,鱼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生殖祈愿;与功名相联系,鱼寄托了对仕途的向往。此外,梨园坝村民居柱础上迄今犹见的“三鱼共头”雕刻,也为修正学界的某些说法提供了来自田野的实物证据。
镜头下的意象之美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部队   摄影作品   大气   色彩   画笔   镜头   创作者   意象   灵动  
描述: 国画有"写意",写意者,意象之呈现也;写意之作,首重水墨。然而,桂全智的《灵动之影》呈现给我们的一幅幅充满着灵动、奔放、豪迈、大气的作品,却并非用水墨而是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绚烂色彩为之;不仅如此,那一件件闪烁着强烈的意象之美的五彩作品,并非以画笔为之,而是出自一位醉心摄影的部队作者的镜头之下。
奇锦通西域 丝路有故事
作者: 李祥林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域   天府之国   文化信息   巴蜀文化   丝绸之路   敦煌艺术   故事   古代中国  
描述: 年底亮相于名为“‘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1],让蜀锦、蜀绣家乡的父老乡亲得以一饱眼福。下面,着眼巴蜀文化,结合丝绸之路,说说从中国西部出土的这片织锦以及相关问题(文中图片除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