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子】搜索到相关结果 11 条
-
2017’第四届中国中部设计学国际研讨会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瓷
德化窑
造型
装饰艺术
-
描述:
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的"2017’第四届中国中部设计学国际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国内与法国、日本、泰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瑞士、葡萄牙等国的设计学研究学者代表共计34位。针对设计学教育方向、设计学与传统手工艺术的关系、设计教育与产业未来、设计与科技的共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当前学术研究成果的分享和展示。
-
首届建窑建盏文化暨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建阳召开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诗词文赋
馒头窑
梅花草
童宾
古窑
陶瓷文化
气场
陶瓷艺术品
东坡先生
-
描述:
9月29日,乘着第九届海峡论坛·首届建窑建盏(建阳)文化博览会的东风,首届建窑建盏文化暨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建阳胜德山庄盛大召开,国内外陶瓷专家学者、建盏艺人共计150余人参加研讨会,座无虚席,堪为建盏界的盛事。研讨会由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会长郑国珍主持,台湾、日本、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教授分别阐述了各自的建盏或黑瓷的研究成果,为研讨会现场的制陶人们从科技、艺术、考古、工艺角度上了生动的一课,开阔了建盏的制陶
-
章亮五十年粉彩人物画心得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专业
艺术瓷
传统陶瓷
江西省
人物画
粉彩
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美术家
-
描述:
编者按:在景德镇第一次见到章亮先生是在一个朋友的工作室.初次见面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活力、心态年轻、思维敏捷且具灵气之人,清瘦的脸庞中丝毫看不出他已逾古稀之年.这是否印证了相由心生,内心率真外表也就自然年轻了的这句老话呢?落座后边品茗、边自然聊起了那些身怀绝技的老一辈手艺人.当章亮谈起了他的师傅赵惠民先生时,眼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语气激动,话语之间充满了感恩之情.言道此生一大幸事便是拜在赵老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才有他如今的艺术造诣.
-
利摩日:法国的“景德镇”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制造
景德镇
法国
代表团
艺术展
-
描述:
参加法国大皇宫世界手工艺术展代表团抵达期待已久的利摩日(法语:Limoges),这个被誉为法国陶瓷之都的地方,小镇没有想象中工业制造的喧嚣,宁静的好似一个瓷器塑造的世外桃源。
-
李立宏打造金苹果派(Pie)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标志性符号
李立
苹果派
标志性文化
景德镇陶瓷学院
陶瓷艺术家
江西省景德镇
当代语境
景德镇瓷器
Pie
-
描述:
李立宏,1974年出生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深受家乡景德镇传统瓷文化的影响。199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5年研究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系任教同时,也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将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符号——耐克、麦当劳、Mac等等,融入景德镇瓷器的传统工艺,将两种标志性文化拼贴并置,表现了全球化世界中的民族文化、当代语境下的传统文化的境遇。
-
张昶林式陶瓷雕塑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雕刻技术
雕塑作品
陶瓷艺术
-
描述:
脸,不同的脸,有微笑的脸,有恬静的脸,有慈祥的脸,有虎视丹丹的脸,有义愤填膺的脸……写意而夸张的面孔背后流淌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一种情怀和心境,这是笔者对张昶林人物陶瓷雕塑的第一观感.继而,脸便成了笔者读张昶林雕塑作品的一扇窗户.
-
中国学院派雕塑风向标: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雕刻技术
雕塑作品
陶瓷艺术
-
描述: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已连续举办十届,十年磨一剑,具有里程碑意义。超过上千名青年雕塑家的参展,18所美术院校鼎力支持,众多评论家和雕塑家关注,"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成为推动青年雕塑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和最具影响力的平台。"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始终秉持发掘新人以发展中国雕塑艺术为宗旨,通过与各兄弟院校雕塑系的通力合作,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学术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
中国学院派雕塑风向标: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
作者:
李子子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中国
学院派
奖学金
雕塑家
风向标
雕塑艺术
社会责任感
-
描述: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已连续举办十届,十年磨一剑,具有里程碑意义。超过上千名青年雕塑家的参展,18所美术院校鼎力支持,众多评论家和雕塑家关注,“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成为推动青年雕塑发展最重要的力量和最具影响力的平台。“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始终秉持发掘新人以发展中国雕塑艺术为宗旨,通过与各兄弟院校雕塑系的通力合作,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学术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鼓舞他们不懈探索和追求。
-
张昶林式陶瓷雕塑 “不戴别人的眼镜”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大洋洲
Angel
艺术家
西班牙
再创造
雕塑
世界
-
描述:
脸,不同的脸,有微笑的脸,有恬静的脸,有慈祥的脸,有虎视丹丹的脸,有义愤填膺的脸......写意而夸张的面孔背后流淌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一种情怀和心境,这是笔者对张昶林人物陶瓷雕塑的第一观感。继而,脸便成了笔者读张昶林雕塑作品的一扇窗户。七零后的张昶林心态平和、理想而富有干劲儿,比同龄人更加真实而充满活力。对于他来说,做陶瓷雕塑也是人生兜兜转转后最后定下来的方
-
“猴王”周国桢诠释猴子精髓
-
作者:
李子孑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往前走
复之
创作时间
陶瓷艺术家
现代陶艺
匣钵
周国桢
社会经验
陶艺创作
抱团取暖
-
描述:
称周国桢先生为猴王,一点也不过分。近半个世纪出了二十多件经典之作,每件都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从而立之年到耄耋之年,丰富的社会经验,使得这位艺术家的底子很厚,厚得足以让出自其手动物溢满各种“现实的情感”,无重复之感。半个世纪的岁月是塑造猴雕塑,也是塑造一个名为周国桢的陶瓷艺术家的人生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