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李亚】搜索到相关结果 82 条
-
论油画的形式美
-
作者:
崔琴
李亚楠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美
形式美法则
新艺术运动
-
描述: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 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
瓦埃勒的波浪形住宅
-
作者:
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
李亚迪
来源:
景观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住宅楼
波浪形
层高
地标
雕塑
-
描述:
该项目是一栋造型独特的9层高住宅楼,临近Skyttehusbugten海湾和瓦埃勒峡湾,也是瓦埃勒市的新地标。该项目的外观呈波浪形,如雕塑般的“波峰”十分引人注目,这样的设计既是对场地特有元素——水波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
作者:
李亚迪
来源:
景观设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酒店
新加坡
中央商务区
预制混凝土
岩石结构
自然景观
设计灵感
建筑造型
-
描述:
该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部的皮克林街,面朝芳林公园,场地周围分别是中央商务区、唐人街和克拉码头。该项目旨在打造一座花园式酒店,设计不仅扩大了市中心高层开发项目的绿化空间、使建筑具有可持续性,并且使其独特的建筑造型融入周围的环境中。等高线轮廓的墩座与街道相呼应,其设计灵感源于盆栽。该项目的墩座经过塑形和雕刻,展现出山体岩石结构的自然景观以及亚洲的台地景观。墩座是由半径统一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结构复杂,具有很强的雕塑感。
-
浅谈色彩与油画魅力的关系
-
作者:
李亚慧
来源:
经营管理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魂
色彩
油画
-
描述:
色彩是油画的重要表征语言,是油画的灵魂,是油画的魅力所在。油画以色塑形,以色写神,以色抒情,色彩使油画最具生动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
海洋-气象变化万千
-
作者:
徐东桂 李亚军编著
来源: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青年读物)
海洋气象学(学科:
-
描述:
本书主要介绍了海洋五彩缤纷的生物及其生态类群。
-
牢记嘱托,见证祖国强大家业兴旺
-
作者:
李亚楠
来源:
中国民兵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中心
天安门
毛主席
祖国
祖父
家业
-
描述:
在新疆,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家喻户晓,和田市中心的广场上还竖立着高大的雕塑,记录着库尔班和毛主席握手的那一刻。库尔班的曾孙女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沿着曾祖父的足迹,两次与天安门相逢,她觉得,她的幸运也有曾祖父的功劳,她也因此更要努力。
-
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央帆体新型杂交结构设计
-
作者:
李亚明
周晓峰
吴景松
焦瑜
宋剑波
张月楼
来源:
建筑钢结构进展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理论
新型杂交结构
-
描述:
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中央帆体建筑结构构成复杂.所采用材料几乎囊括了所有类型:钢筋混凝土、钢、钢索、玻璃、复合铝板;而其结构体系也是由各类体系杂交组合而成:框架、桁架、面板、索网、玻璃幕墙.本文对该新型杂交结构的设计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寻求建筑美感和结构安全的最优契合点,达到积累经验、推广这类新颖、优良、雕塑感强的建筑结构的目的.
-
抗热震抗强腐蚀坩埚的研制
-
作者:
李亚萍
江正廉
任立琴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相
磷酸锆
氧化铝
-
描述:
本研究以氧化铝为基相,采用复相技术,加入磷酸锆低膨胀相及中间过渡相,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使氧化铝-磷酸锆复相材料坩埚不仅稳定抗腐蚀性好,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
加强物价管理控制物价上涨
-
作者:
胡诚仁
李亚平
来源:
价格月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几点意见
改善管理
物价工作
思想认识
工作人员
物价上涨
加强管理
全面深化改革
提高认识
三中全会
-
描述: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并提出1989年物价上涨幅度明显低于去年,一切工作都要服从这一部署与要求,现就景德镇市物价工作贯彻上述部署谈几点意见:(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干部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使物价工作人员认识到开放搞活是改革,加强管理,改善管理也是改革,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明确现在是加强管理的时刻,把
-
关于高校校园雕塑建设问题的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
作者:
李亚杰
许文佳
来源:
安徽建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雕塑
-
描述:
以浙江师范大学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遴选、个体品质、表现类型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校园雕塑的建设现状,提出校园雕塑建设应突破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于个体的微观思路,将规划、景观和雕塑作为一个环境的整体构成加以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面地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与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