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散文诗艺术构思的成功探索
作者: 曲加祥   来源: 岁月·上半月原创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艺术构思   成功   语言风格   散文诗集   清新   地方特色  
描述: 曲加祥 孙德贵先生的散文诗集《暖日》出版以来,引起了诗文两界的热心评说。其取材视角的新颖独到、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地方特色的浓郁强烈和语言风格的明丽清新,早已为论家所共识,但我认为,其艺术构思的娴熟微妙,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此,本人愿陈一得之见,与文朋诗友共议。 涵盖广泛,有序组合,增大了内容的承载能力 观《暖日》集中诸作,单纯性谋篇与综合性谋篇皆有,单视角落笔与多视角落笔并存,从一般意义来说,这已经超出了散文诗的承载能力。但由于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成功探索,使集子里的许多诗作,都把不同时空、不同属性、不同色彩的生活内容果断打破而重新组合,构成一篇篇内涵丰盈而包容广泛的诗作。这些诗作之所以开篇读来不觉庞杂而只感精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诗作都能够以一个巧妙的构思,牵引着读者,沿着作者设定的思维走向进入诗中,接着作者设定的视角,去品读、观赏、感悟诗中的情境。正因如此,所读各篇,不但形也不散、神也不散,而且各展其姿、各尽其妙。《边走边看边写》为远程赴会途中所见,一路行经七个省区,遍历寒温热带,虽是五彩纷呈,却能各循脉络;《孤岛》写一独身剩女渴望投入生活却又怯懦自闭的孤寂形象,从表象探察心迹,从内心折射社会,虽是云遮雾障,却能曲径通幽;《盛产太阳的年代》写特殊年代人们心灵的躁动与精神的迷失。“盛产太阳的年月,中国没有黑夜,常年都是白天,常年都是晴天,常年都是夏天……”这些灼烈的句子,点击各种心态,虽是眼花缭乱,却能有序展开;《灼热的思绪》写恋人间的思念,人物心神错乱,思绪颠倒,虽是七纵八横,却能各具章法。显而易见,这些构思方法超时空,跨地域,头绪多,涵盖广,以有限的篇幅,具备了较大的承载能力。作者正是借助这种变化多端的艺术构思,把故乡的民俗村风,油田的龙腾虎跃,都市的紫陌红尘,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因材谋篇,结构多样,强化了作品的表现能力 正因为《暖日》集中诸多诗作不拘一格,不循一理,长于创新,富于变化,所以,它丰富了作者的结构方式,因而也就强化了作品的表现能力。 《母亲·故乡》一诗,是诗集中艺术构思的精品,它借助情感波澜的跌宕起伏,完成了作品主题的深化。作品一开篇,就以“生我的是母亲,养我的是故乡”,作为全篇的起点,也作为了情感的起点。继之又写求学、戍边、从业之后的半生长别,使有血有肉的故乡变得抽象而又遥远,形成了情感上的第一个下跌。历尽人世沧桑之后,返回故乡,故乡就在身旁,却寻觅不到内心的冲动,即使在遍访村中故旧之后,也仍然走不出空虚与迷惘,从而形成了情感上的第二次下跌与第三次下跌。就在我们为作者不能寻得失落的乡情而抱憾之际,作者笔锋突然一转,使情感下跌的曲线一下子回归到开篇的起点:作者跪在母亲墓前,紧贴掩埋母亲的泥土时,深藏心底的乡情骤然爆发,随着泪水潸然而下……“故乡是母亲的代名词,母亲是故乡的根。”这是情感的沸点,也是诗情的高潮。作者正是通过这下跌后的回归,使全诗先抑后扬,欲彰故掩,跌宕有致,摇曳生姿,堪为以曲折求深刻的成功之作。 而《绿伞上下》一诗,则运用了简洁鲜明的对比,通过烘托与铺垫,突出了作品的重心。首先,作者运用了近似于工笔绘画的细腻笔触,把倭瓜的阔叶描绘成为一把绿伞,营造了伞上伞下本是浑然一体、却又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绿伞之上,蝈蝈弹琴,蝴蝶轻舞,蜻蜓起落,蜜蜂奔忙,把读者引入一个意乱神迷的童话世界。但随着诗作的步步为营,却很快又使读者的阅读兴趣全神贯注到绿伞下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安宁静谧的农家图景:在这绿伞遮荫的世界里,泥土飘香,清风送爽,倭瓜娃娃在酣睡中鼓肚,角瓜娃娃在甜梦中伸腰。他们对绿伞上面的喧闹嘈杂置若罔闻,自顾在梦中走向那个香喷喷的秋天。这一喧闹与静谧的突然转换,使读者刚刚从迷离浪漫的童话世界中豁然醒来,却又被宁静温馨的农家乐趣所陶醉,而这种由静谧所酿成的陶醉,其艺术感染力又远胜于绿伞之上那童话式的浪漫。我相信,即使有一千个读者同读此诗,也会不约而同地认定:作品的重心不在伞上,而在伞下。尽管对伞上的描述笔墨精湛、声色俱佳,但那完全是为使读者进入伞下温馨宁静的境地,去欣赏农耕成果之美而设下的铺垫!这样一个简洁的对比,竟能取得这样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得益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是毫无疑问的。 在《海伦的大豆》一诗中,作者又突发奇想,把修辞中常用的多重排比和层层推进的表达方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演化为散文诗的篇章结构,并以此为框架,填充了乡情浓郁与诗意盎然的语言,对闻名遐迩的海伦大豆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颂。这显然是另一种艺术构思的大胆探索:他借商界之语,赞颂其经济价值;借专家之语,赞颂其营养价值;借农民之语,赞颂其品牌价值;借学者之语,赞颂其人文价值。正是凭借这些独特的艺术构思的支撑,作者才能够以形象思维的语言,表达了逻辑思维的主旨;通过作品的结构优势,展示了题材的思想优势;使原本适于表现小草闲花的散文诗,成功地表现了重大题材与深刻思想。从这个层面上说,这篇散文诗的艺术构思,无疑是具有突破性的价值。 毫不夸张地说,在《暖日》这本散文诗集中,每篇作品的艺术构思,都可以令人深受启迪。如《返青的大地》一诗,通过由北向南的旅途中春意渐浓的自然景观变化,隐喻了由南向北的社会变革日益加快的步伐;《香江》一诗中的不同段落,分别把香江比喻为一根腰带、一段血脉、一块明镜、一支心曲,多侧面表达了香港由割让到回归的历史嬗变,凸显了中华儿女的血肉深情;而《碑林》一诗,则巧用朴拙,蕴含空灵,作品用碑林古老、深厚、沉重、坚实的形象,引导读者沿着古人的思维,进入远古境地,在平实的结构中,显露空灵之气,体现了大巧若拙的构思。 掌控机敏,应变自如,展示了作者的驾驭能力 众所周知,不论何种文体,都要依靠艺术构思来构筑作品的整体形貌,因此,艺术构思的成熟,标志着作者艺术能力的成熟。从散文诗《暖日》中各个篇章的艺术构思来看,作者已经在探索中登上了艺术成熟的制高点,并且已经达到了对各类艺术构思都能驾轻就熟的程度。在《三个女人和一片雪原的故事》、《地下森林》、《雨花石》等篇章的构思上,作者显然是有意谋篇,匠心独运。可以明显看出,这些作品在落笔之前,即已成竹在胸,所以,起笔之时铺平垫稳,落笔之际掷地有声,起承转合,都做到了水到渠成。因此,整篇作品有备而发,笔酣墨饱,气韵横生。在《篝火》、《芦花》、《积雨云》等篇章的构思上,作者都是率意成篇,却也做到了收放自如。我们沿着作者笔意所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行文之中,常有关节点上的思维障碍,但作者都能以变应变,并借助意外的起伏,使诗思更加跌宕生姿;即使是造成了与行文起点并不呼应的落点,也能路转峰回,使作品柳暗花明,另见一重更为美妙的天地。可以说,作者的驾驭能力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在《雷雨十二月》、《鹰哨》、《玉米素描》等篇章的构思上,作者虽是无意弄巧,但却能够妙手天成。可以看出,作者起笔平稳,运笔顺畅,兴之所至,意到笔随。虽看不出刻意谋篇的苦心,却更见静水深流的美感。总之,《暖日》这本散文诗集,为我们欣赏当代散文诗作的艺术构思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值得深入探讨和认真总结。 责任编辑:半丁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