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谁让历史闭上了眼睛
作者: 秦晓鹰   来源: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   眼睛   纪念碑   正史   文化史   地位   历史上   态度  
描述: 在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首都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浮雕是刘开渠先生设计并创作的。虽然细想起来,刘先生从来也未说过如此庞大的艺术工程是他一人所为。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纪念碑的另一位创作者著名画家、木刻家彦涵。通过他的娓娓道来,我才知道,这些在共和国现代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美术作品,其创作、制作工程不下几十人。而当时负责组织、协调这项艺术工程的领导者也有多人。其中美术创作组的组长为郑振铎、副组长为刘开渠、彦涵,名誉副组长为吴作人。八块浮雕就有八名美术家、八名雕刻家和十几名助手参加,其中多数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十分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如艾中信、王式廓等,而将画稿、石膏模型“化”为石雕又离不开几十名工匠,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河北曲阳人氏。他们祖祖辈辈以石雕为生,金水桥上的汉白玉栏杆就是此辈先人所为。
一个不应带走的“秘密”
作者: 秦晓鹰   来源: 新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秘密   纪念碑   国家大剧院   舞美设计   舞蹈诗   刘开渠   传奇色彩   浮雕   天安门广场   美术创作  
描述: 95岁的老画家——彦涵先生离世了。记得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观看大型舞蹈诗剧《延安记忆》时,还曾“发现”该剧的舞美设计者把彦涵的一幅木刻放大几十倍作为了全剧的背景。当时我还想,应该找时间去看望看望这位久未谋面的老人。不想,这一愿望竟不能实现了。 历经沧桑者常常带有传奇色彩,而在传奇色彩中最眩目的莫过于他们曾有过的“秘密”。彦涵先生就有这样一个不应随人故去而带走的“秘密”:一段与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紧密相联的往事。 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很长时间以来都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巨型浮雕是刘开渠先生设计并创作的。尽管刘先生本人似乎从未说过,这浩大的艺术品是他一人所为,但因为多年以来各大媒体不断做出此类“引导”,这种“误区”也就越来越固化了。 那么,除刘开渠先生之外,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巨型浮雕究竟还有没有其他主创人员呢?如果有,他们又是谁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解开了这个谜。几年前的一天,由朋友引荐,我见到了著名画家、当时已九十多岁高龄的彦涵先生。这次见面所以令我印象极深,并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因为他在讲自己的艺术生涯时拿出了一个纸页发黄的笔记本,无意中说出了一段秘史。
赞新发现的几幅太平天国石刻图
作者: 晓鹰   华林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太平天国革命   观念形态   批林批孔运动   革命思想   太平军   无产阶级专政   石刻图   洪秀全   人民生活   艺术特色  
描述: 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最近,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文物管理单位在南京昇州路太平天国总圣库遗址,发现了二十个上面刻着浮雕的石柱础。这些浮雕,题材广泛,有不少具有强烈战斗性的画面,反映出了太平天国革命时代的艺术特色。毛主席教导我们:"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在延安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