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景瓷的未来构想
-
作者:
黄晓波
黄文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余热利用
协作
轻工部
烘房
倒焰窑
每日
曙光
利用研究
充分利用
-
描述: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也凝聚了制瓷工人的智慧与创造,还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及变迁。可以说它是一本特殊的万年历,也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社会学教材。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以陶罐为主,这个时期是社会发展原始阶段,人的智慧才刚刚萌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陶器,如灰陶、黑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带釉的硬陶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上面的纹识、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有密切的关系。青铜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制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周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彩陶和原始的瓷器。 到了唐代,社会稳定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瓷器制作发展到成熟的境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汉代虽有瓷器,但烧成温度不高,质地脆弱,而唐代窑温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唐代是真正的瓷器时代。宋元瓷业都有新的发展,宋瓷釉色白里泛青,元代青花和釉里红兴起,彩瓷大量流行,带动明清两代的瓷器的发展, 明代之后,青花、五彩成为主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产瓷地区,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 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皇帝的重视,督陶官的管理,使制瓷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