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不同题材中的运用与研究
作者: 毋晋芳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线条   运用研究   中国绘画   不同题材  
描述: 我国的早期画作需要使用毛笔在绢帛上作画,为了有效地控制墨汁的渗入效果,画工对于线条笔法的运用较为关注。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线条逐渐成为了我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本文将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时装、宗教等绘画题材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北方的父亲(外三章)
作者: 张晋宏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声   生活   父亲   忘记   阳光   季节   黄土高原   北方   思维   村庄  
描述: 有一种来自内心的沉重,遥远的记忆冲破风的心思,黄土高原走来的季节,燕雀总在无风的岁月,来自深谷的呼唤,山梁与耕牛一样走在时间的序列里。我在乡村的质朴中,寻找一份真诚,父亲的生活里,简陋与贫穷喂养五彩斑斓的年景,生活的简单包括了一缕炊烟与一片坡地的语言。
左晋油画选
作者: 左晋   来源: 新闻与写作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之美   野兽派   日常学习   西方绘画   教学目的   教学探究   光和色   色彩的表现   风景写生   知识讲解  
描述:油画选
反思工笔重彩画中线条的材料语境
作者: 杨小晋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   工笔重彩画   线条  
描述: 在工笔重彩画中,材料是线表达的重要语境载体。画材的衍变以及画材运用和认知的改变都对线条的表达意味产生影响。应该警惕现代工笔重彩画过分依赖和夸大材料的审美价值,失去其来自画面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枝法的震撼力。
反思工笔重彩画中线条的材料语境
作者: 杨小晋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   工笔重彩画   线条  
描述: 在工笔重彩画中,材料是线表达的重要语境载体。画材的衍变以及画材运用和认知的改变都对线条的表达意味产生影响。应该警惕现代工笔重彩画过分依赖和夸大材料的审美价值,失去其来自画面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技法的震撼力。
大孔径面视场PG 成像光谱仪的光学设计
作者: 杨晋   张锐   潘明忠   崔继承   来源: 光学精密工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谱线弯曲   色畸变   成像光谱仪   大孔径   面视场  
描述: 范围400~1 000nm,光学调制传递函数达到0.65以上,光谱分辨率达2.5nm,全谱段不同视场的谱线弯曲小于5μm,色畸变小于8μm。
超高温氧化锆隧道窑
作者: 顾静   王寿增   张晋   来源: 工业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高温   氧化锆发热元件   隧道窑   氧化气氛  
描述: 介绍了超高温氧化锆隧道窑,该隧道窑采用自主研发的氧化锆发热元件,在氧化气氛下炉膛长期使用温度为1 950℃,最高工作温度可达2 000℃。该设备的研制成功填补了该项领域的世界空
教你如何预防贞子
作者: 崔晋   来源: 童话世界·A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头发   镜子   侏罗纪   公园   预防   插头   前面   电视   胶带  
描述: 1.在她爬到一半的时候,把插头拔掉,她就会卡在中间。2.把电视面对墙壁,这样贞子就会撞到墙壁。3.在电视上贴满胶带,然后贞子的头发就会被粘住了。4.把电视放在很高的地方,让她摔死。
张青山的经典
作者: 唐晋   来源: 山西青年(新晋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太原市   经典   艺术大师   精品   作品   店名   第二故乡   工艺美术   瓷器  
描述: 做景德镇瓷器多年的张青山已经把景德镇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一年时间里,他独自驾车至少要去那里六七次。用他的话来说,景德镇有着无比厚重的瓷器文化,在每一个作坊的逗留,与每一位大师的交流,都会令人感觉到瓷器文化悠久深远的魅力。张青山在太原开设的景德镇瓷器专营店名字为仁和信,时间也不短了。有记者在采访他时曾经问过,你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精品的瓷器店,太原市做景德镇
品味于跃的作品
作者: 晋华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邓拓   绘画作品   中国古代绘画   修复   苏轼作品   艺术珍品   文化财富   捐赠   美术馆   中国美术  
描述: 这些年来,我看了许多的展览,既有中国画也有源自西方的油画、版画、雕塑、摄影、装置和其他媒介的作品。随着视觉经验的积累,我发现这些源自西方的艺术更加关注对现实存在的表现,注重形式语言,其视觉效果更具感染力,其作品似乎形而下;而中国画对现实存在的表现似乎是在产生距离,不关心受众的感受,其作品似乎以求形而上。如果将中国画与其他媒介的作品放在同一个空间展出,缺失视觉感染力的往往是中国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也许,今天的中国画更加注重技法的表现,缺失整体的形式语言,即画面构成的整体性与精神上的震撼力……也许,这几百年来中国画表现过于程式化?…… 中国画与源自西方的绘画最大差异不是技法和媒介,而是中国画舍去了外在的“震撼力”,从语言形式到技法表现都在追求精神和形式上的内敛与平淡,力求通过润物无声去感染受众,让其在宁静中体悟绘画中赋予的精神寄托。
< 1 2 3 4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