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易存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中国传统“雕塑论”何以匮乏?
-
作者:
易存国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思想理论
创作经验
知识谱系
中国传统艺术
敦煌艺术
雕塑
理论话语
-
描述:
中国传统艺术积累有丰富而宝贵的实践创作经验与思想理论资源,在不同类型上都基本自有一套理论话语和知识谱系,如诗论、乐论、画论等,却惟独缺少雕塑论,这是一个重要而饶有兴味的理论话题。本文从问题意识出发,结合敦煌彩塑与壁画艺术加以分析,通过对“塑绘不分”现象的解析来寻求本论题的突破,并针对“塑绘不分”与中华艺术追求“乐舞精神”等观点内通展开探索。
-
中国传统“雕塑论”何以匮乏?——兼论敦煌艺术“塑绘不分”现象
-
作者:
易存国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问题意识
思想理论
创作经验
知识谱系
中国传统艺术
敦煌艺术
雕塑
理论话语
-
描述:
中国传统艺术积累有丰富而宝贵的实践创作经验与思想理论资源,在不同类型上都基本自有一套理论话语和知识谱系,如诗论、乐论、画论等,却惟独缺少雕塑论,这是一个重要而饶有兴味的理论话题。本文从问题意识出发,结合敦煌彩塑与壁画艺术加以分析,通过对“塑绘不分”现象的解析来寻求本论题的突破,并针对“塑绘不分”与中华艺术追求“乐舞精神”等观点内通展开探索。
-
由“多元共生”看雕塑艺术的“乐舞精神”
-
作者:
易存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艺术
传统文化资源
“乐舞精神”
民族文化
民间风俗
民间艺术
非物质
多元共生
雕塑艺术
民俗学
-
描述:
所谓民俗学,是以民间风俗、传说、口头文学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民俗是基于民族文化和民族价值体系而产生的。应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两部分,不管哪一部分都深深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在民俗学,有亘古不变的东西,也有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东西。不变的东西,谓之精神和灵魂, 是形而上的层面;变化的东西,谓之形式和物质,是形而下的层面。我们研究民俗、民俗学与雕塑艺术的关系,不是简单地为雕塑艺术贴上一个标签,冠之以本土艺术或民间艺术,而是要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文化资源的承传和嬗变.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纵深开发的价值,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关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