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上承传统,下开新风——苏州一建一期综合办公楼
作者: 丁骥   殷矫   王江   周锋锋   施春华   杨忠明   来源: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砖饰面   综合办公楼   美登   玲珑石   装饰工程   装饰内容   天花吊顶   实木地板   建筑集团   石膏板吊顶  
描述: 设计及施工由苏州市华丽美登装饰装璜有限公司负责,苏州中润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装饰内容:玲珑石微粉砖地面、大理石地面、实木地板地面、饰面板饰面、石材干挂饰面、吸音板饰面、墙面砖饰面、成品隔断饰面、纸面石膏板吊顶、成品木饰面吊顶、透光膜吊顶、金属天花吊顶、油漆工程、涂料工程、木门窗工程等。
HBV感染对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脂肪肝影响的研究
作者: 朱梦飞   刘静   王洁   高岭   陈公英   施军平   娄国强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控制作用   横山油田   基底断裂  
描述: HBV感染对FibroScan®实施受控衰减参数评价脂肪肝影响的研究
末代风云 民窑逆袭
作者: 施泳峰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窑   景德镇   民窑   崇祯皇帝  
描述: 在崇祯皇帝统治的17年时间里,整个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不安之中,景德镇的官窑生产为此而陷于没落,但是民窑生产反而异军突起。众所周知,明代于洪武二年(1369年)在景德镇设立官窑,专门满足宫廷用瓷的需求。官窑凭借着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和得天独厚的瓷土原料,使得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从万历后期起,官窑生产渐趋衰弱,相反民窑生产则蒸蒸日上,比如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到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80年间,仅该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数量就高达1600万件以上,由此可见当时民窑生产的兴旺程度。
从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元青花看元代与伊利汗国的联系
作者: 施泳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国家博物馆   阿尔达   元世祖忽必烈   上海博物馆   萨菲   伊利汗国   博物馆藏   合赞  
描述: 2012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为此上海博物馆特意举办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展",展出了来自伊朗、土耳其、日本、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90余件元青花,其中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10件元青花格外引人注目。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来自于阿迪比尔陵清真寺,阿迪比尔陵清真寺位于伊朗北部的阿尔达比勒城,伊朗萨菲王朝的创立者萨菲·阿尔·丁就安葬在
以“课证融通”为导向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 施晓霞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证融通   课程体系   商务日语   高职  
描述: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把高职学历教育的专业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将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融合。以"课证融通"为导向来构建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内容,既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又能适应用人单位和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处州工艺
作者: 施蕾芬著   来源: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民间工艺   丽水市   介绍  
描述: 本书是“丽水瓯江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处州工艺的概况、处州工艺的文化意蕴、处州雕塑工艺、编织刺绣工艺、刻绘工艺、营造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制品工艺、生活用品工艺、其他工艺及处州工艺的发展态势等内容。
施庭汉雕刻作品集
作者: 施庭汉著   来源: 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寿山石雕  
描述: 庭汉,自幼随其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庆国学习寿山石雕刻工艺,1994年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后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作品以人物为主兼及花鸟、走兽。本书收录其几年雕刻精品以表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系列人物为特色,造型准确,雕工精细给人以美的享受。
说来画长
作者: 胡振郎 施选青 朱国荣编   来源: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通俗读物   绘画史   中国  
描述: 本系列丛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蕴与历史内涵。本书收集的中国绘画故事,从周代开始至现代,上下三千年,包括画史、画论、画家等故事120则。有的是从古籍中摘引编译成现代语文,有的是从各家传记、笔记杂抄中采集编写。不少故事光彩熠熠,连珠集锦,再配上生动有趣的图片以及专业的图片注解,不仅可以了帮助读者解许多画家的轶闻逸事及艺术创作,也反映了历代中国绘画发展的丰富多彩。
晋江博物馆藏景德镇瓷器珍品集萃
作者: 施良衍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博物馆   图案   青花瓷   景德镇   底径   产品造型   主题纹饰   口径   瓷器  
描述: 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出彩,美誉中外。这里就为读者介绍几件景德镇窑珍品,与陶瓷收藏爱好者共同分享。1.清同治豆青釉堆花大盆(图1)口径38.5、底径17.8、高11.8厘米。宽折沿、口微敛。深腹、底微凸、中间微凹。器型硕大。内外均豆青釉,堆白作百花图案。折沿一周由梅花瓣、兰花瓣、菊花瓣及
景德鎮元青花起源之本地因素考察
作者: 施静菲   来源: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景德鎮   本地因素  
描述: 本文以元代景德鎮窯業的根本變革爲基礎,探求新技術傳入背後的社會驅動力,尤其著重在討論青花瓷出現的本地動因。我們若將景德鎮元青花的出現放在元代窯業變革的脈絡中,可看出陶工亟求變革、積極引進新原料及裝飾技法的決心。這些發展似乎應該視爲景德鎮窯業對當時逆境的積極回應,亟欲突破蔣祈《陶記》描述的宋末元初景德鎮的窯業困境。而1278年“浮梁磁局”的設立,對於景德鎮窯業的恢復與經濟地位的提升,應該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然官方管理鬆弛之後,自由市場的活絡與本地社會地域性的需求,最終促成了景德鎮窯業史上极具革命性的各項變革。在此變革當中,景德鎮窯場創燒了包括青花在內的釉下彩繪、紅緑彩、孔雀藍釉、銅紅釉及鈷藍釉等豐富多樣的新產品。同時,我們注意到本地社會地域性的陪葬品與供奉品之需求,對景德鎮釉下彩發展的直接啟示不可輕忽。相對於具體技術發展,啟發青花瓷出現的社會驅動力更是不容忽略,甚至更爲重要。想法的醞釀應當先於相應技術之發展;且起源背後社會驅動力的釐清,有助於整體性地理解相應技術及風格的選擇與使用。相信這樣的思考方向,對元青花起源之研究具有關鍵性的助益。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