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施 】搜索到相关结果 28 条
-
布袋戏偶数位化之应用研究
-
作者:
卢定乾
施俊旭
来源:
台南应用科大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数位典藏
布袋戏
逆向工程
-
描述:
台中「春秋阁掌中剧团」施炎郎先生本身收藏多尊古老的布袋戏偶,希望分享与推广布袋戏之美,但又要顾及收藏与保全条件;本文着眼此点,提出利用网际网路上的互动平台,来进行其提供收藏之经典布袋戏偶头部的三维
-
顺德香云纱的突围之路的突围之路
-
作者:
赖丽思
施用和
来源:
神州民俗(通俗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业园区
政府
研发
草地
晾晒
环保教育
土地
突围
保护
顺德
-
描述:
2012年10月4日上午,站在草地上晾晒的一片片如五彩云霞的香云纱前,梁珠说,11月份开始破土动工,在政府的支持下,成艺晒茛厂所在的600亩土地上,将诞生我国首个集保护、研发、生产、展示、环保教育、观光游览为一体的香云纱产业园区。
-
立式板坯连铸机结晶器内流场的数值物理模拟
-
作者:
赵志刚
施哲
胡坤太
陈远清
仇圣桃
来源:
特殊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液面湍动能
物理模拟
结晶器
连铸机
浸入式水口
-
描述:
采用1:1的水模型研究了200 mm×1:300 mm立式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和在水口浸入深度115mm、拉坯速度0.55 m/min时水口结构参数(侧孔尺寸40 mm×40 mm~40 mm×80
-
施俊雄油画作品选登
-
作者:
施俊雄
来源:
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油画
-
描述:
施俊雄1973年12月出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油画专业,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年油画作品《菱溪山色》入选中国美协“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2007年油画
-
浅谈国画山水与陶瓷绘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作者:
付君
施文强
高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绘画作品
相互作用
陶瓷绘画
中国画
中国绘画
艺术魅力
中国山水画
-
描述:
中国山水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代画家都讲究画理即画山水必须意在笔先,也就是说在先承以师,后承以学。师承中学习不断提升使笔墨愈来愈成熟,让绘画作品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陶瓷绘画正是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据《画史》所载
-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
-
作者:
施国颖
余健彬
汪建军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房内径
心房纤颤
-
描述:
目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住院的6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研究组)及60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测,检测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d)及心房纤颤(AF)的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心房纤颤患者较非房颤患者患者LAD显著增大。结论左房内径大小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
雅塑基础教学中“感性”与“理性”并重
-
作者:
施琳琳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院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
感性
历史
“理性”
“情感”
基础教学
雕塑
-
描述:
一、中国雕塑基础教学的历史发展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60几年来,国内各大美术院校中雕塑基础教学中对“感性”与“理性”,或者说对“情感”与“理智”的认识与运用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两个方面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的运用。
-
吴冠中: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
作者:
施素娟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青
文学
蟋蟀
伴侣
艺术家
美术学院
吴冠中
小曲
读者
作品
-
描述:
他不能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却想用自己的笔造出一个虚幻的、视觉的、水墨中的、色彩中的人间天堂。他是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他也曾是中国画家中画价最高纪录保持者;他是生前捐赠作品最多的国宝级画家,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他也是甘愿触犯权威,大胆抨击画坛弊制的勇者,他的精神朴实高尚,是我们崇敬的一代师者——他就是吴冠中。2010年6月25日晚23时57分,吴冠中因呼吸衰竭平静地走了,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他让儿子吴可雨转告那些他来不及说再见的朋友和读者:“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从生到死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但每个人的“走”却大为不同:有的人走如灯灭,无热无光;有的人走如火炬燃烧,把光和热永久留在人间。 (编 者) 作 家 档 案 吴冠中,笔名“荼”,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数十年来历以坎坷,苦恋家园,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坚韧不拔地实践其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著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为国内外所瞩目,享有很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