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窑藏铜元
作者: 邓传忠   来源: 陕西金融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元   钱币研究   京山县   湖北  
描述: 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窑藏铜元
红玫瑰 下
作者: 徐忠远著   来源: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年代:   中国   长篇小说(地点:   现代)   章回小说(地点:  
描述: 本书描写了80年代玫瑰市的一次玫瑰小姐大赛,获前8名的佳丽结下姊妹情谊。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大潮中,她们拼搏奋斗,各自寻找生活位置和人生价值,演出了悲欢离合五彩缤纷的人生戏剧。
父亲是一株麦子
作者: 刘建忠   来源: 滇池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野   黑油油   昭通   生活   父亲   华北平原   向北方   耕牛   麦子   农村  
描述: 想写父亲的念头已经很久,但终因太喜欢父亲,怕说不出写不出对父亲的那种份量来,多少次,凝眸空白的稿纸,作久久的沉思,几欲提笔却终又写不出一个字。六月,南方的昭通,已是收获的季节。望着田野里那熟透了的麦子,我竟然会情不自禁地将目光投向北方的农村,投向常年蛰伏在贫瘠土地上劳作的我的父亲。其实,父亲何尝不是一株麦子呢?父亲就是一株麦子,一株谦逊而淳朴的麦子。每年秋天,佝偻着背的父亲套上他的耕牛和扶犁铧,在开阔的华北平原上,任黑油油带着新鲜腥味的泥土在趾缝间吱吱地钻来钻去。父亲会哼起一支流传久远的老歌,那苍老深长的嗓音总让我觉得,在生活的舞台上,只有父亲,只有像父亲一样的农人才是真正的歌手,也只有这样的歌才蕴藏着生活的艰辛和对命运的挣扎。伫立于田头,父亲的背影和耕牛低头拉犁的姿势定格成了一尊生命的雕塑。
智能建筑的春天来到了
作者: 吕学忠   来源: 工程设计CAD与智能建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集成   工程质量   智能建筑  
描述: 智能建筑的事业,风风火火的走过了十个春秋了,在祖国的神州大地上,智能化的楼宇和智能化的小区工程都在不断的拔地而起,传统的建筑工程正在走向智能化的道路;在2000年,一个个智能化的样板工程矗立在
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特色及欣赏
作者: 陈忠义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瓷   金属氧化物   装饰画   装饰效果   湖南省   毛泽东   长沙窑   釉下彩   陶瓷研究所   艺术特色  
描述: 釉下五彩瓷的艺术特色及欣赏
海外广告“风景线”
作者: 李忠东   来源: 北京物价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冷饮食品   吉尼斯世界记录   百货商   风景线   合成树脂   化学公司   白兰地酒   德国统一   国际银行  
描述: 广告世界,五彩缤纷,无奇不有,构成了海外商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直观形象 设计别具一格在制作广告中,有的着意制造环境,渲染气氛。美国的一些商人夏天为了推销冷饮,雇佣人化装成北极熊。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的活广告,能使行人即刻产生凉爽舒适之感,冷饮食品因此...
创新与教学语言的转换
作者: 杨忠雨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换   教学语言   创新教学  
描述: 教学语言的转换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从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 ,二是从教案语言到课堂讲解语言 ,三是从课堂讲解语言到辅导语言。文中分析三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 ,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学
浅议高校档案与高校改革
作者: 徐忠民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档案作用   高校档案   高校改革  
描述: 概括了高校档案所包括的各方面内容。着重阐述了高校档案在高校改革中的作用 ,并提出了高校档案应主动为高校改革服务的建议
大型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的设计
作者: 林奕佳   陈炳炎   李志忠   来源: 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行能力   十字交叉口   多相位   交通流   控制方案   方案设计   环形交叉口   交通需求   停车灯   交通信号  
描述: ,当一个路口的通行能力达到6000辆/小时以上,往往采用拓宽路口、重新设计周边交通组织方案,或是建造立交桥等方法。这样一来,具有城市标志、象征的雕塑以及美丽绿化的环岛将被拆除。 厦门市莲坂环形交叉口(如图所示
轮窑一次码烧之管见
作者: 刘照忠   来源: 砖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砖瓦行业   轮窑   三心拱   挤泥机   窑烧   砖机   窑室   出窑   湿坯   砖瓦企业  
描述: 自从轮窑被用来烧制红砖以来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轮窑已成为我国砖瓦企业的主要焙烧窑炉 ,到目前为止我国正在使用的各种轮窑已达十几万座。隧道窑烧砖技术自 6 0年代在我国得以应用 ,但由于轮窑具有造价低廉、省材节电、产品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使得轮窑仍是我国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砖瓦行业的主要窑炉。自从一次码烧隧道窑烧砖技术引入我国之后 ,有人便开始设想可否实现“轮窑一次码烧”。但是 ,通过仔细分析研究 ,这一设想没能变成现实 ,其原因是当初我国制砖工业综合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 ,很多相关技术难题在当时还无法解决。首先是由于轮窑的装出工作是在窑内进行 ,这就要求窑室内有足够高度以便人工操作 ,也就是要求窑内高度应接近 1.8m ,而当时制砖机挤出的坯体一次码放高度不超过 10层 (1.2m) ,有人曾设想在窑内用活动隔板将窑室分成上下两层 ,或在窑内设地沟通道以便操作人员和坯车行走 ,但是 ,分析研究的结果因弊大于利而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任何一项设想要变为现实 ,都必须依赖客观条件的成熟 ,近两年来通过对进口砖机和我国引进消化外国技术生产的几种挤泥机挤出的坯体强度分析 ,在一次码烧隧道窑生产线上 ,坯体实际码高达 14...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