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沈默拜师
作者: 顾忠慈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头   素描   石膏像   张先   水彩画   塑像   蒋介石   作品   雕塑   颜文梁  
描述: 沈默先生擅长人物肖像雕塑,泥巴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经他妙手雕塑,塑像仿佛能够呼吸。他在上海、香港、台湾,为名人塑像,佳评如潮。在上海为文学大师巴金,音乐大师贺绿汀,艺术大师刘海粟,昆曲大师俞振飞,著名科学家谈家桢,著名画家朱屺瞻、张乐平,著名作家白桦,著名演
井冈星火遍燎原
作者: 张文忠   来源: 新湘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工   党代表   国民党   部队   红军   中国革命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斗争   毛泽东   朱德  
描述: 在井冈山,有一座纪念毛泽东和他的战友的雕塑园。其中英姿威武伫立于园门醒目处的,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何长工。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尤其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业绩,彪炳千秋,永留人间。南联"朱陈
行者无疆——浅析美术家陈祖煌的艺术人生
作者: 严忠斌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主题   行者   感悟   版画   陈祖煌   雕塑  
描述: 美术家陈祖煌是在“主题先行”的年代成长起来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然而,他更敏于在“主题”之内拓展出另外 的主题,在现实中揣摩出更深的精神内涵。他践行了一个行者的本质,独立行走,高扬时代主题而不失真我。他涉猎在 版画、雕塑、国画、壁画、油画之中,在环艺、木雕方面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2001年受新余市政府委托创作的题为《思 索者》的袁水园群雕,为新余市增添了一道深厚的文化景观。
论全球性法律的同构与异质
作者: 黄永忠   来源: 学海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市场经济   法律同构   全球化   法律异质   法律文化   法律制度  
描述: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全球法律生活也必然表现出同构与异质的辩证统一特征.这种同构的根源在于全球共同的人性基础、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迅猛发展,并表现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适用机制等多重层面.但由于各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全球法律生活也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复杂画面.
碧玉非只小家女
作者: 田忠侠   来源: 学习与探索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吴声歌曲   平民   喻人   修订本   汝南   人名   乐府诗   义项   孙绰   碧玉  
描述: 修订本《辞源》三册2250页“碧玉”条,收载三个义项:(一) 青玉(书证略,下同。——笔者)。(三) 女婢。其义项之(二)云:“《乐府诗集·四五·吴声曲辞·碧玉歌》引《乐苑》:‘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诗集》收三首,后二字首句皆为‘碧玉小家女’,后因称贫家女为小家碧玉。参见‘小家碧玉’。”二册“小家碧玉”(891页)条云:“《玉台新咏·十·晋·孙绰〈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碧玉,原为人名,后以泛指平民家的少女。明·范文若《鸳鸯棒》传奇二:‘小家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臂支粟’。”按:两处于“小家碧玉”一语,或释为“贫家女”,或释为“平民家的少女”,均非确当。考:碧玉原指青绿色之玉石,为人所宝,故贵重。或以喻人而名之,亦有爱重之意,即状人娇小玲珑如透
形而下的融合与形而上的相契
作者: 郭天忠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景观雕塑   废弃材料   环保低碳  
描述: 园林景观是优化现代城市环境的重要方式,合理的设计和建设为居住与办公环境的美化增添助力。雕塑作为具有一定艺术感和欣赏意义的雕刻艺术,能够通过不同的材质与雕刻手段创造出空间的美感与艺术感。本文分析了雕塑与园林景观相融合的两种方式以及现代雕塑与园林景观融合中应遵守的几点原则。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对雕塑与园林景观融合的实质与方式进行优化,促进两者在环境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思想的力量——邢俊勤作品印象
作者: 齐忠亮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旅画家   新南威尔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生活方式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   澳大利亚   思想   美术创作   作品  
描述: 邢俊勤1960年生于山西。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军旅画家。2001年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越南举办的国际美术创作营。2002年,应邀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作访问学者并讲学,同时与该院院长依恩·霍华德先生举办联展。多年
郑忠
作者: 郑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命   空气   历史   长江流域   远古   中枢神经   颤音   长江三角洲   超越时空   心灵  
描述: 子夜面壁读自己的油画新作《远古的颤音》,一种混沌、悠远、复杂、欲说还休的感觉充溢整个画室和心灵,一种沉重的东西透过空气默默地压迫着我的中枢神经——我怎么会画出这样的东西?是我画的吗?好熟悉!好陌生!好亲切!一种沉雄的音乐仿佛"生命交响曲"从心灵深处,从地壳深处、从遥远的时空缓缓漫溢四流——场伟大的演出即将开始了!这是远古的颤音!这是昔日的辉煌!这是"历史的回声"啊!从长江流域古邑青墩"八卦"的故国
古代文人眼中的端午节
作者: 谭忠国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苏轼   五月五日   罗衣   古代文人   张建封   诗人节   湖北江陵   袁中道   龙舟竞渡   《渔父》  
描述: 五月端午,石榴花红;江水平岸,百舸争流。关于它的起源,尽管众说并存,但因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因而也是诗人节。节日里,广大民众竞渡、祭祀、饮酒、狂欢,奏响了一曲悲喜激荡的命运交响乐。而饱浸诗骚的古代文人,观兴甚浓,饮酒吟诗,在他们的五彩笔端和灵魂深处,久久萦绕着一道风景、几多情愫。龙舟竞渡闹洋洋竞渡之风,自唐代以来兴盛不衰,古代文人用跃动的笔触勾画出一幅幅欢动山河的画卷。“画作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
作者: 李兆忠   来源: 中华散文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装饰画   法国   毕加索   张仃   美术史研究   中国画   中国与西方   发展历史   国际博览会  
描述: 五十年代,张仃多次被中央委以重任,出国主持了一系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设计,到过德国、瑞士、捷克、波兰、苏联、法国和意大利。这使他有机会亲眼接触了欧洲各个时期的绘画名作,了解世界美术的发展历史及其最新潮流。张仃的频频出访,使得美院的同行大为羡慕,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开国大典》作者)曾对张仃说:张仃,我真想给你当助手,去法国看世界名画。那时东西方冷战,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彼此隔绝,搞西洋油画和西洋美术史研究的人绝难有机会出国学习考察。这
< 1 2 3 ... 116 117 118 ... 143 144 1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