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忠】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0 条
-
大美不言:祝大年画展
-
作者:
李忠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活动
画展
工笔重彩
大年
浙江
大美
杭州西湖
美术馆
壁画艺术
留学日本
-
描述:
8月18日,"大美不言—祝大年画展"在杭州西湖边的浙江美术馆开幕。已故的祝大年先生是浙江诸暨人,上世纪30年代先后在国立杭州艺专、国立北平艺专学习,曾留学日本。在60多年的艺术活动中,他在装潢、壁画、工笔重彩、特艺、雕塑等领域都取得杰出的成就:《森林之歌》是中国壁画艺术的里程碑,工笔重彩直追古人,钢笔画独树一帜。吴冠中先生对他推崇备至,称"中国有个祝大年",艳花高树,独一无二。
-
风语林音中的华君武
-
作者:
李忠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竹
bamboo
咏竹
青雕
tried
顾启
黄岩翻簧
竹壁
浅刻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描述:
杭州是已故漫画家华君武老人的故乡。2013年1月11日,华君武漫画园落户西子湖畔,从此,华君武的漫画和微笑将永伴风语林音。漫画园由浮雕柱和浮雕碑组成。立于正中的四方形浮雕柱上端嵌入华君武的浮雕头像,两旁的浮雕碑刻有他的漫画代表作品12幅,其中4幅为杭州题材。
-
尹呈忠作品
-
作者:
尹呈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地理
绘画语言
中华文明
“文革”
美术学院
艺术传统
作品
中国知识分子
-
描述:
尹呈忠为“文革”结束后浙江美术学院首届油画专业毕业生,他既沉浸于博大的艺术传统中,又敏感于当代绘画语言的变迁。西部的人文地理,积淀着中华文明千年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复兴中国文化的梦想。毕业
-
吴薇油画的自我角色的变迁
-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社会记忆
自我
个人性
个人化
七十年
身体
生存态度
自觉
相对
-
描述:
自我的问题,在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的生存方式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他们关注生存的质量,注重个人的情感自由度和精神生活的自我性。相对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更看重身体作为一个流动的社会空间的个人性。他们不会过多地把身体看成是某种社会记忆的媒介形式,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身体表达成为个人化的源于精神深处的生存态度。
-
架上雕塑的文化角色、市场及问题(对话)
-
作者:
马钦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下性
文化角色
艺术家
公众性
公共性
批评家
雕塑家
作品
雕塑
公共艺术
-
描述:
架上雕塑的公共性和城市雕塑的公共性,肯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先说架上雕塑,给它一个架上雕塑的定义,还是延用架上绘画的那种,所以说这一部分雕塑又有实验性。当下性是什么,我觉得我们架上雕塑的当下性比较大的还是有一个实验性。
-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
-
作者:
朱成
马钦忠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卜比
公共文化
化相
毒豆
雕塑家
悬挂式装置
古建筑
文物
成石
土石
-
描述: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
-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著名雕塑家朱成访谈录
-
作者:
马钦忠
邢镇非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雕塑
建筑艺术
雕塑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朱成:从雕塑家走向公共文化建设之旅--著名雕塑家朱成访谈录
-
沈默拜师
-
作者:
顾忠慈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面头
素描
石膏像
张先
水彩画
塑像
蒋介石
作品
雕塑
颜文梁
-
描述:
沈默先生擅长人物肖像雕塑,泥巴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经他妙手雕塑,塑像仿佛能够呼吸。他在上海、香港、台湾,为名人塑像,佳评如潮。在上海为文学大师巴金,音乐大师贺绿汀,艺术大师刘海粟,昆曲大师俞振飞,著名科学家谈家桢,著名画家朱屺瞻、张乐平,著名作家白桦,著名演
-
井冈星火遍燎原
-
作者:
张文忠
来源:
新湘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工
党代表
国民党
部队
红军
中国革命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斗争
毛泽东
朱德
-
描述:
在井冈山,有一座纪念毛泽东和他的战友的雕塑园。其中英姿威武伫立于园门醒目处的,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何长工。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尤其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业绩,彪炳千秋,永留人间。南联"朱陈
-
行者无疆——浅析美术家陈祖煌的艺术人生
-
作者:
严忠斌
来源:
新余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画
主题
行者
感悟
版画
陈祖煌
雕塑
-
描述:
美术家陈祖煌是在“主题先行”的年代成长起来的现实主义艺术家,然而,他更敏于在“主题”之内拓展出另外 的主题,在现实中揣摩出更深的精神内涵。他践行了一个行者的本质,独立行走,高扬时代主题而不失真我。他涉猎在 版画、雕塑、国画、壁画、油画之中,在环艺、木雕方面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2001年受新余市政府委托创作的题为《思 索者》的袁水园群雕,为新余市增添了一道深厚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