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雕塑与机械装置:田中真聪的艺术
-
作者:
张朝晖
来源:
江苏画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巴黎
艺术活动
国际
世界文化
大道
展览
组织者
雕塑家
作品
-
描述:
动态雕塑与机械装置:田中真聪的艺术
-
彩绘是一种表现
-
作者:
张朝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性
彩绘
集美大学
心理状态
美术学院
外观形式
阿恩海姆
丝结构
艺术品
心理经验
-
描述:
柯勒曾说: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只对那些具有表现性的物理活动本身作出反应,而不是着意地去探察这些活动反映出来的心理经验。换句话说:人们追求“事物的外部表现性”要比追求“事物的内部表现性”要敏感得多。阿恩海姆则直接指出:一件艺术品表现的内容,既不存在于作者本人所经验到的心理状态中,也不存在于作者观看时所进行的想象中,一个艺术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观形式。雕塑以其形状、质感、色泽、空间的互动显现出来,当过分突出某一环节,就会夸大这一部分的表现性,着重强调彩绘,色彩便成为雕塑的首要表现性。视觉是一种积极的器官,我们在观看物体时,总是主动的洞察它,人们对色
-
转型中的国际艺术格局及海外中国新艺术
-
作者:
张朝晖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格局
新艺术
双年展
作品
转型
-
描述:
对于关注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的人而言,90年代可谓波澜起伏、蔚为壮观的十年。到网络空前发展的地球村时代,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在越来越多地受到艺术的影响,海外中国新艺术的崛起,似乎和中国以大国的面貌和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一样,成为国际艺坛一道最为绚丽的风景线。 在全球化的趋势日渐明朗和清晰的世纪之交,海外中国新艺术和国内新艺术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工作和生活在纽约、巴黎的中国艺术家和展览策划人经常回国工作或者实施自己的艺术方案,而居住在北京、上海或广州的艺术家也同样和海外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出现在国际艺术大展上。刻意区分海内外的中国新艺术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限于篇幅所限,我在本文中描述和分析的虽是海外中国艺术家,但行文当中则不可避免地谈到国内的形势和艺术的发展。 从国际艺术运动发展的趋势来看,进入90年代的所谓欧美主流艺术再也没有产生象60、70年代那样风起云涌的大地艺术、观念艺术、涂鸦艺术和行为艺术;而以技术和人造物为媒介和材料的艺术却异军突起。韩国人白南准在60年代起便从事电视雕塑的实践;劳申伯格在70年代初便创办全美艺术与科学协会,协调美国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合作项目;也就几乎在同时,雷曼使用摄影、安迪·沃霍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