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张天】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于这个时代,说说美的风尚:由李嘉儒“新工笔”绘画作品谈开去
-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本质
时代
绘画作品
艺术市场
工笔
艺术圈
艺术家
当代艺术
风尚
潮流
-
描述:
在我所有评论过的艺术家中,李嘉儒是最最年轻的一位。而让我不惜语法臃赘也要用上"最最"来修饰的原因,是李嘉儒实在"年青"得令人咤舌——重点不是他"85后"的年岁,而是他的作品散发与传递出来的"年轻"信息,激发了我强烈的共鸣感。关于美的风尚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潮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尚,其本质是所处时代的人们的集体精神诉求,所以人们会自然地对其所处时代直接能接触到的艺术潮流与风尚,自觉性地欣赏、喜爱,甚至是追捧、膜拜。这样看来"引领或代表所处时代的艺术潮流与风尚"就成了广大当代艺术家无论于艺术还是市场领域都能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但遗憾的是,这个"根本"被很多艺术家与艺术市场参与者根本地忽略了,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少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或在艺术圈
-
2014年“60后”优秀当代人物画艺术家绘画艺术巡礼——“史歌”:王根生之工笔精神
-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内涵
精神状态
工笔
艺术家
艺术水准
人物画
绘画艺术
当代
-
描述:
要挑选出中国画坛极具实力、成熟度、知名度与发展空间等方面极具综合优势“60后”艺术家代表,就不是光考量艺术水准、学术内涵、市场认可度等方面就可以得出准确结论的问题,还要考量其专业背景、绘画造诣、艺术脉络、文化涵养、革新贡献,了解其生活与创作状态。以及其精神状态、哲学观念:思想境界,甚至还要包括画品人品等等。
-
王根生 让工笔人物画具备塑造时代精神的可能
-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传媒集团
中国文化中心
艺术市场
杂志社
日本东京
绘画艺术
时代精神
-
描述:
工在当代 花开扶桑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办,《艺术市场》杂志社承办的“‘视觉中国·洲际行’王根生绘画艺术日本展”,将于2016年4月24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
寻找齐白石:齐白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作者:
孙玉洁
杨列
骆阿雪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记
生命状态
草原文化
工笔画
民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西方现代主义
个性特征
副主席
水墨作品
-
描述:
解读齐白石 画坛之上,素有“南张北齐”之说,“张”指张大千,“齐”为齐白石。这两位年纪相差36岁的中国20世纪画坛的领军人物,曾有一段佳话。1934年,张大千在北平时曾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赠给了收藏家徐鼎霖。画中的工笔大蝉,俯在柳枝,蝉头朝下,做欲飞状。徐得此画后,特意去请齐白石题诗。谁知齐白石看后却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 徐鼎霖将此话转告了张大千。张大千听后没说话,心中却不服气,而把此事一直念在心中。1939年,他回到四川青城山。某夏日中午,蝉声聒噪,吵得他难以入睡,大千就和次子心智及画友黄君壁,一块儿跑出去察看,只见在几棵大树上,密密麻麻地趴满了蝉,绝大多数是蝉头在上,只有极少数的蝉是头朝下。此时,张大千想到齐白石的话,不禁大为感佩。 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充满偶然性。去年年底,齐白石的《可惜无声·花鸟工虫册》(十三开)拍出近亿元的天价,就在很多人翘首企盼今年的春拍白石的作品能否再创新高时,一幅张大千的《爱痕湖》则横空出世、突破亿元,而这一价格不仅是张大千的个人作品成交新纪录,也令中国近现代书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事实上,无论是齐白石还是张大千,抑或是别的20世纪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家,谁的作品创新高,都不仅仅代表他本人在艺术市场上的地位提升,更多的是今天中国传统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尊重。
-
艺术市场精品投资指南之中国写实油画
-
作者:
刘丹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资指南
艺术品投资
艺术市场
市场表现
新生代
中国
写实油画
精品
-
描述:
“精品投资指南”板块作为《艺术市场》“真实、专业、宴用地导引艺术品投资”宗旨的直接诠释和代言,是整个“投资”栏目精华所在,也是《艺术市场》同仁每期的心血凝聚,本期“精品投资指南”我们将关注在2013年市场表现十分惹人眼球,在2014年备受各方高度关注,特别是吸引众多新生代藏家兴趣的市场板块——中国写宴油画。
-
关于“满家样”开启的时代审美风尚
-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风尚
后世影响
现代美术教育
艺术家
价值判断标准
美术创作
教育体系
中国美术
-
描述:
长久以来反复强调的“衡量艺术家作品价值判断标准”,是要具体考量其于中国美术进程上具体作为、地位、贡献。包括“是否奠定或开创了某类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美术创作体系或教育体系”,如徐悲鸿于中国油画、刘海粟于现代美术教育;“是否开创性地使用了新技法与形式对阶段美术史进程有独到贡献”
-
镜观世界:记于重文的绘画艺术
-
作者:
张天羽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艺术市场
绘画方式
艺术作品
复合材料
重文
绘画艺术
世界
-
描述:
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已然让很多艺术作品以常态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就油画而言,无论后现代抽象还是超写实照片即便是在普通公众面前都已然丧失了观感上的新鲜,而对于艺术圈本身而言,中西融合、技法交叠、复合材料、西画国风、网画西效等等都早有艺术家去不断尝试谋求“创新”,但事实上这种移动、借用、黏台等等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形制,所以刚触到于重文的作品时,我是被他以朴质的绘画方式完成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