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沉淀的力量 洁净的音画
作者: 张丹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源线   放大器   分离式   沉淀   ONIX   音响展   力量  
描述: 板共振发出的琴音,弓与弦摩擦产生的微小细节,还有时隐时现的高频延伸,齐奏带有点攻击气味,GT-2.0的1与英寸丝质振膜单元富含湿润的高频令小提琴整体的声音更为悦耳,使其音质贴近录音室现场演奏的效果
琴韵诗 短歌诗 长歌诗
作者: 张丹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源线   放大器   分离式   沉淀   ONIX   音响展   力量  
描述: 记得曾有人评论贝多芬是“感伤主义”者,的确,此话不无道理。在他早期奏鸣曲( op,2)的慢板,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少年老成贝多芬,而是以生俱来独有的思考气质。这也是我多年来对贝多芬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始终认为他最深刻和富有特质的仍然是慢板,想想他的合唱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还有“皇帝”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许慢板才是大师的试金石,那么,能与他并肩的可能只有莫扎特。但我还是喜欢贝多芬多一点,他的慢板更有一种宁静、纯净和高贵的气质。近日,当今古典音乐界炙手可热的演奏家秦立巍为环球唱片录制了一辑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我在上海有幸见到了他,并就相关的话题采访了他本人。 张丹:演奏贝多芬的名家可渭多矣。单声道时代的不用说了,能够赶上音响的黄金时代的,我最喜欢的有大提琴家岁斯特岁伯维奇、杜普蕾,以后的还有我们华人比较熟悉的马友友,他们演奏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我都听过,这是一部大师级名家喜欢演奏的作品,以你现在的年龄面对这部巨作,是否意味着一种挑战呢? 秦立巍:这些年来也录制了多张专辑,但都是属于比较精致、活泼带有欣赏性的大提琴小品、改编曲和抒情作品,如乐迷们耳熟能详的圣桑《天鹅》、克莱斯勒《爱的忧伤》、巴赫的《咏叹调》以及华彦君的《二泉映月》等。我也很喜欢在自己的演奏中加入爵士乐这种时尚流行的元素。本次的录音,我希望将有别以往的风格,能够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体会,体现出新古典音乐主义风范。就我个人而言,收心敛志,十年磨剑,自然是炉火纯青,加上经历了与伦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利物浦爱乐乐团、英国皇家苏格兰国家交响乐团、BBC爱乐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俄岁斯国家交响乐团、大阪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室内乐团、中国爱乐等乐团的合作,长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也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我想把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表现出来,因而,我选择了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作为切入点。 张丹:是否可以告诉我,在你的眼里,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全集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秦立巍:从贝多芬为大提琴和钢琴所作的五首奏鸣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意义在某些方而确实超过了他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在他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里,除最后一首作于1812年外,其余九首均创作于1797年到1803年之间,也就是所渭的第一个创作期。而他的五首大提琴奏鸣曲虽然在数量上仅相当于前者的一半,但在创作时问上则分布得更加均匀。凶此.这让我们对作曲家个人风格的演变和二重奏鸣曲概念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作为最早大提琴和钢琴所写的作品,贝多芬在其创作过程中针对这个新的领域里遇到的问题作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乐器间的平衡:大提琴中音区浑厚且富有歌唱性;而十八世纪的维也纳钢琴音色偏弱,且很难表现延迟音。如何在这两件乐器问维持平衡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为克服这些难题,贝多芬在作品里避免给大提琴过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并且在前四首奏鸣曲里完全排斥了慢板乐章(某些乐章的引子除外)。直到后来钢琴的琴弦逐渐加粗、构架更加坚固、音色越发洪亮有力的时候,贝多芬才在第五号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放宽了对大提琴的约束,此时他已不再担心大提琴的音响会盖过钢琴。时至今日,钢琴经历了两个世纪的变革,其功能已臻完善,特性被开发到极致,在演奏这些作品时往往轻易的就将大提琴的低音淹没,这是前人始料未及的。所以,今天我在演奏这部作品的时候,对个性的发挥保留了更多的余地。 张丹:在录音现场,你和合作者Albert Tiu是怎样互动的,你刚才多次提到,希望把自身的东西融入到作品中去,更多的体现具体在哪些方面? 秦立巍: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Albert Tiu与我合作,他是一个很棒的钢琴家,曾经为许多名家伴奏,一直希望有机会与其合作,这次录音终于如愿已尝,是件值得开心的事情。Albert Tiu很严谨,对每个细节要求精益求精,这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前而已经提到的大提琴和钢琴之间的音量与旋律平衡的问题,能够处理好这些环节,就能够进入了丰富的乐想和成熟的结构处理。所以,我在和Albert Tiu合作的时候,在一些章节上的处理有许多默契地方。而在艺术处理上,举个例子吧,在G小调第二号奏鸣曲的慢板引子上我给予了大提琴更大的发挥空间,结构更紧凑,我在感情上更为热烈一些,这里仅有两个主题,由两件乐器共同分担,发展部以第一主题的一个短小动机为基础,经历了若干次转调。诙谐的G大调回旋曲里,两件乐器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追逐,我们这个时候很注意气氛的调配,尽管这里的两个对立主题都由钢琴领奏,但中间引人入胜的插部留给了大提琴来负责。两件乐器在摇摆的伴奏音型的陪衬下,细腻缠绵的对唱,演奏的时候我用了更多的滑音。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末乐章的时候,大提琴和钢琴含蓄地奏出一段温柔的乐思,与之前的赋格对比更强烈一些,但它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取代。总之,整个主题基于钢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对话:感悟生命的短暂,而艺术是长存的,向音乐的殿堂追求。在心灵的波涛中,唯有坚强者屹立。在卑微与崇高之间,音乐,歌唱着人类的梦想。这就是我想表达这部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 后记:早年,我曾在图书馆看到一幅十九世纪的油画画册,画而一个人正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而屋子里的其它人都陷入沉思。这种场景和格调令我想起了一句话: “音乐是比哲学与科学带来更高的启示”,这或许正是贝多芬音乐想要表达的。今天,当我们欣赏到秦立巍演奏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时候,在聆听之余,感受到现代中国音乐家对贝多芬全新的诠释和冲击力,而携带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瓜纳利大提琴演奏的秦立巍,还会带来什么呢,我想,还是听了以后,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简约主义的精华
作者: 张丹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惠普   扬声器   设计概念   高品位   简约主义   音乐素质   精华  
描述: 是Vifa的1英寸软球顶高音单元,该单元仍然是采用轻质铜包铝音圈线,具备更低的等效振动质量,可以取得出色的瞬态和高灵敏度。该单元采用航天工业低黏度磁液冷却,具备更平滑的频率响应和更高承受功率。提升
来自米兰一尘染的音符 沉醉在Chario(卓丽)Sovran的音画里
作者: 张丹   来源: 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01年   声音表现   电子管   优化技术   承传   音响品牌   播放机   科技发展  
描述: 中音、200mm的低音和1只32mm Silversoft球顶高音,我们看到的相位锥设计并非常见的“子弹头”形状,而是采用了较平缓的弧形状态,据称此举可消除频率响应曲线高端上的一些小杂波,保证声音更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