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明清官窑仿汝窑瓷器略论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撇口   天青釉   斗笠碗   御窑厂   汝瓷   窑器   明宣德   汝窑瓷器   徐兢   台北故宫博物院  
描述: 从北宋徐兢"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之语出现,到清代雍、乾仿汝瓷,近十个世纪以来,关于汝窑汝瓷问题便一直倍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北宋时期的汝窑是我国官窑制度的开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元朝景德镇设置的"浮梁瓷局",明清两代御窑厂,当是宋代官窑制度的延续。宋汝官窑不仅其制度被后世官窑继承,而且其产品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明宣德官窑的烧造活动中,出现了大量专门模仿汝窑瓷器的产品,且其仿烧之风到清代雍、乾官窑又更为盛行。
谈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弘治、正德官窑瓷器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御窑厂   产品种类   官窑瓷器   遗址   明代   文献记载   出土  
描述: 明代弘治、正德朝(一四八八年?一五二一年),前后共三十三年,据相关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官窑的烧造活动不多产品种类和数量不是很大。根据近几十年来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清理发掘情况看,弘治、正德官窑遗存发现不多,似与文献记载吻合。从考古发掘资料可知,弘治、正德官窑遗物大规模的堆积比较少,且遗物一般多
谈景德镇地区出土的仿哥釉瓷器
作者: 上官敏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哥窑   明代   明清   文献记载   鉴赏家   瓷器   出土  
描述: 明清以来,鉴赏家关于"哥窑"多有论述,哥窑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明)吕震等《宣德鼎彝谱》卷一,《墨海金壶》本}由于柴窑被传为五代所烧,故后世只列宋五大名窑,即官、哥、汝、定、钧。传世瓷器中被认为是哥窑的瓷器,有铁骨胎、深灰胎、土黄色胎,釉色有炒米黄色、浅炒米黄色等。宋代不见有文献记载哥窑或哥釉瓷,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遗编》(即《静斋至正直记》)中开始出现"哥哥
略论明初外销瓷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圈足   瀛涯胜览   《明史》   执壶   明初   真腊   莲瓣纹   大明会典   折枝花纹   甜白釉  
描述: 关于明初外销瓷就有关的文献与遗物来看,入明以后朱元璋从元政权手中接管了元官窑——浮梁瓷局,于洪武二年设陶厂开始烧造,同时有外销瓷的生产,明御厂遗址曾出土有与元青花风格相似的大盘、大碗等,这与《明史》记载洪武十六年曾赠予占城、暹罗和真腊瓷器相印证,应属明代早期对于
明御窑厂遗址出土明初官窑釉上彩瓷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初   御窑厂   五色花   绿彩   釉上彩   明洪武   红彩   矾红   格古要论   于洪武  
描述: 明洪武时期釉上彩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谓:"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足素者欠润,有青色及五色花者且俗甚。"这里所谓"五色花者"目前有几种解释:有的认为是指红绿彩瓷;有的认为是指由釉上红、绿、黄、紫、褐、蓝诸色组合而成的彩瓷。而关于
宣德官窑与成化官窑的联系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高炽   中国陶瓷史   北征   天青釉   洪熙   朱瞻基   底径   钦安殿   永乐皇帝   明宣宗  
描述: 一四二四年,永乐皇帝病逝于北征归途。同年八月,太子朱高炽继位,改年号为洪熙。朱高炽登基仅十个月,便罹病猝殁于钦安殿。洪熙朝短暂的一瞬,在中国历史上未留下多少痕迹,而其子明宣宗朱瞻基入继大统之后,蒙业守成,在他统治的十年期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堪称明代之太平盛世。这段时期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宣德官窑以其产品量多、质优而被称为历代官窑之冠。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