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怀旧情结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审美研究
作者: 何建华   门爽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义   中国现代陶艺   表现形式   怀旧情结  
描述: 20世纪末以来,怀旧情结已经成为一种思潮而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趋势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中国现代陶艺审美的民族化转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乡愁型、再造型和意境型。
紫杉醇联合卡铂腹腔化疗对晚期卵巢癌腹水近期疗效的分析
作者: 王敏   应学明   赵建华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腹腔化疗   卡铂   腹水   紫杉醇   晚期卵巢癌  
描述: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AOC)腹水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腹腔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收治AOC腹水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紫杉醇+卡铂静脉化疗;观察组:紫杉醇+卡铂腹腔化疗。记录比较两组总疗程结束后腹水控制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腹水控制率7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P<0.05)。结论:AOC腹水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腹腔化疗更能有效改善腹水症状,近期疗效更为切实,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
模块式教学法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汪国昌   贾建华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事理论课程   模块式教学法  
描述: 模块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今已被广泛应用到教育的许多领域中,将其应用在军事理论教学中是一次新的教学尝试,这有助于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尝试探讨如何在新时期通过改善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结构,达到推动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目的。
议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植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
作者: 汪国昌   贾建华   来源: 旅游纵览(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本要素   陶瓷雕塑   理解探析   辅助结构  
描述: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够将运用课程内容的理论和观点,认识和分析现实当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着一定的能力要求。将第二课堂活动植入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的方法更好的将军事理论课程的知识学以致用,对于课程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试析繁昌窑与景德镇窑青白瓷发展之关系
作者: 崔名芳   朱建华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昌窑   景德镇窑   青白瓷   技术传承  
描述: 繁昌窑是目前已发掘的最早的专烧青白瓷的窑口,也是青白瓷早期的生产中心;景德镇窑青白瓷应是在宋初随着南唐国衰亡逐渐崛起,至宋中期景德镇窑取代繁昌窑成为南方青白瓷的生产中心,进而形成以景德镇窑场为核心的青白瓷窑系。繁昌窑和景德镇窑青白瓷生产之间存在技术传承关系;在景德镇窑青白瓷的崛起过程中,南唐国和繁昌窑功不可没。
中国工匠精神:景德镇世界之殇
作者: 刘建华   来源: 设计新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景德镇   国际大都市   世界文化   中国   城市   精神  
描述: 前几天去了一趟景德镇,崇敬和赞叹之余,遗憾和感伤不已,以至于不知道怎样评说这座城市,又不得不说说这座城市,这是因为——中国没有一座城市比景德镇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更大,即便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在这方面也不能和景德镇相比。
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对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 王媛媛   曹建   万建华   来源: 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   间歇性低氧  
描述: 目的 研究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对间歇性低氧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n=18)、缺血再灌注组(n=18)、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组(n=18)。通过球囊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将老鼠暴露在低氧循环中。制作间隙性低氧动物模型,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术后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16±2.27)%、(38.68±4.58)%、(18.72±6.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间歇性低氧+缺血再灌注组的CHOP蛋白表达分别为(1.612±0.284)%、(0.946±0.372)%、(0.547±1.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低氧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保护机制与CHOP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徐风艺术年表
作者: 徐建华   来源: 艺术学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美术教育家   徐风   钱松喦   吕凤子   个人展览   汪采白   国立中央大学   潘玉良   名家名作  
描述: 徐风(1900—1988),字乐山,号仁斋,江苏无锡人,祖籍常州。1918年考入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与同窗钱松喦等结为挚友。192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中央大学艺术系首届学生,得徐悲鸿老师及著名画家吕凤子、潘玉良、张书旃、汪采白等示范传艺。抗战期间,徐风颠沛流离于湘、桂、赣、黔间,创作国画,举办个人展览,深得徐悲鸿赏识。1946年携眷东返,执教于江苏省立洛社师范。徐风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包括山水、花乌、蔬果、人物、飞禽走兽、书法等诸方面研究颇深,而且对素描、水彩、油画以及艺用解剖等教学研究亦有心得。徐风遍临古代及近现代名家名作,撰写大量教学笔记和讲稿。徐风早期作品格调雅正、气韵兼力,中期作品笔墨纵横、信手神来,晚期作品敦朴浑厚、淋漓尽致,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是“太湖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本辑特刊发徐风先生年表,以飨读者。
沈勤作品 书画之革新
作者: 海上雅臣   李建华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绘画历程   革新   自然风景   表现主义   书画   作品   西方美术史  
描述: 西方美术史的绘画历程,经历了从视觉陷阱(Trompe-l’?il)的文艺复兴前的描写,到描绘自己亲眼所见的自然风景的印象派,又从梵高的表现主义、高更的象征绘画、塞尚的结构和谐画法到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在认知表现上呈现了多个革新的轨迹。在近代绘画惊人的发展面前,以书画为主的东方往往慑于其魅力,容易为油画华丽的画面倾倒。然而,笔墨纸这个东方独到的文房之具和以书法为本的墨画的魅力,却与西画的魅力迥不相侔。沈勤以革新的技法在两者表现方式的悬隔之间,成功地创出冲击力与绘画媲美的墨画。纸白
论雪漠“大漠三部曲”的精神内涵
作者: 张建华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指向   悲悯情怀   现实关怀   受苦受难   陈思和   娶媳妇   寓言式   灵魂世界   乡村文化   怜悯之心  
描述: 广袤而神秘的大漠,粗犷而彪悍的乡民,热辣而细腻的情感,苍凉而无奈的生命,鲜活而质朴的形象,简单而耐人寻味的语言,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色彩凝重大气磅礴的油画:一群淳朴憨厚、敢爱敢恨的乡村男女,演绎出了一曲曲悲欢离合的歌谣。这就是雪漠的"大漠三部曲"——读之令人时喜时嗔,时而感叹泪下时而释然如莲。陈思和说:"雪漠的小说展示给我们一些没有被商品经济污染的善良的心,有一种让人心碎的美。而惟有这种当下小说中所缺乏的善良与单纯,才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