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廖斐聊天
-
作者:
向京
廖斐
来源:
锦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哀悼基督》
乔托
-
描述:
和一长住德国的朋友聊起,在德国都不好意思轻易叫艺术家,他去办签证的时候签证官字斟句酌地让他在职业一栏填了个“从事艺术工作”,相当于我们在六七十年代的称谓“艺术工作者”。 一晃毕业4年了,廖斐一伙年轻人到处接活、给外国艺术家做作品、一起攒展览、到处搬家……好像忙忙叨叨一直在做和艺术有关的事,包括最近做的“未知博物馆”项目,实在像些永动的艺术工作者。生活不容易,要做艺术还要养活自己。他们几个基本都是靠给业余班代课来养活自己和艺术,前面好几年要面对现实的各种压力,没钱做画框时就在纸上画画。廖斐有很多个画画的本子,里面布满作品的方案和富有哲学意味的小画,比起北京年轻艺术家的机会和焦躁,住在上海的廖斐们的时间被拉长了,我所熟悉的廖斐思索的脸上,镜片反射出城市最日常的景象,冠艺术的梦想就像虚无缥缈的乌托邦¡ A:大学毕业至今,你们一直是“集体劳动”。开始是班里的几个同学一起开公司,最近的“未知博物馆”项目又是和想法相仿的伙伴组成不确定的团队做作品。艺术家一般都是个体劳动,为什么你们会选择“集体主义”? B:2006至2008年这段时间,我和隋长江、吴鼎、夏国明、郑焕、孙晋等几个同班同学一块儿开了个叫“装载联盟”的雕塑公司,当时在一起的原因是大家感情很好,毕业后有活总是一起干,所以干脆就一块开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