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台湾艺术大师杨英风\杨奉琛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作者: 尚道   来源: 台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行   中国国民党   再生   艺术大师   台湾地区   创作   副会长   中国美术馆  
描述: 3月6日,以“大器·遇合”、“五行再生”为主题的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的是台湾已故艺术大师杨英风与其子当代雕塑大师杨奉琛的作品。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文化部副部长杨至今、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圜台办副主任叶克冬,海协会副会长李炳才、王富卿,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中华文化联谊会副会长侯湘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以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林丰正等两岸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此次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主办,台湾杨英风美术馆、杨英风艺术教育基金会承办的“大器·遇合——杨英风艺术展”、“五行再生——杨奉琛艺术展”,共展出台湾已故艺术大师杨英风和其子杨奉琛各个时期的雕塑作品83件,浮雕以及奖座3件,版画19件,镭射作品15件,景观规划案6件,以及相关的文献史料。 展览现场杨奉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先父杨英风先生是把自然界存在的阴阳、男女等对照。用雕塑的手法来表现和谐的万物。特别是其以不锈钢为主要材质的景观雕塑作品,映照人与自然互为一体的概念,即“景”是“外在的型”,作品本身既反映环境、也是融合在环境中、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必须与周遭环境相映相融:而“观”是“人类内在的精神状态”,表现人类生活深受自然影响的理念,所以此次先父的展览主题名为“大器·遇合”。
台湾电影笔记(上)
作者: 尚道   来源: 台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产品   中国电影   笔记   《定军山》   无声电影   《马关条约》   艺术表现   台湾省  
描述: 电影作为人类传播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媒介,结合了戏剧、音乐、美术、文学、雕塑等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呈现出其他艺术所无法企及的感动效果,人们随着剧情的编排和人物的演出,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感受着感官的刺激和心灵的洗礼。1895年年12月28日,出身自法国里昂照相材料制作商家庭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格兰咖啡店印度沙龙中公开售票放映10部影片,这些影片是用他们所发展出来的电影机cinematographe拍摄与放映的。这一天也标志着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1904年慈禧太后70寿辰之际,英国驻北京公使进献了放映机一架、影片数套来庆贺,第一套电影专业器材和专业素材从此进入中国。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从此吹响了中国电影的号角,开始了长达百年、缤纷艳丽的光影之旅。暮然回首,当电影在1895年诞生之时,正是日本向华发动甲午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从1895至1945年的50年间,台湾遂落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日本殖民化统治中,作为文化产品之一的台湾电影自然也不能幸免。然而回顾台湾电影发展的历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低落还是辉煌,台湾电影总是以一种凝重...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