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构成要素在现代陶瓷壁饰中的运用
-
作者:
刘芳
孙文革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构成要素
形式美
陶瓷壁饰
运用
-
描述:
陶瓷壁饰以其独特的材料美、形式美、色彩美、意蕴美给人们的生存空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感受,本文以现代陶瓷壁饰创作为出发点,剖析了点、线、面在其创作中运用的重要性和表现特征。
-
抛砖引玉谈干燥
-
作者:
孙文奇
来源:
砖瓦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砖瓦行业
产品质量
劳动环境
生产效率
自动化技术
技术形成
成型设备
砖瓦工业
烧结砖
保温砌块
-
描述: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总是谈论如何如何烧窑,如何如何烧出好的制品这个话题,好像砖是全靠烧的。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要想烧制出好的制品,首先要有过硬的干燥操作技能。要把90%以上的精力用在如何干燥上。干燥是焙烧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才能焙烧出好的产品。焙烧相对简单,不需要太高的技能。尤其是现在的隧道窑,即便把焙烧窑交给一个粗通烧窑道理的人操作几天,照样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是,如果想烧制出高成品率的优
-
国石作品收藏欣赏(三)
-
作者:
孙文松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石器时期
雕刻技术
形态特征
审美感觉
审美观念
西方美学史
雕刻技法
雕刻艺术
崇高感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文学是关于文字的艺术,绘画是关于图像的艺术,音乐是关于声音的艺术,雕刻则是关于线条和雕琢的艺术。西方美学史上一度推崇宏大逼真的雕刻艺术,黑格尔在概括西方艺术时,将雕刻的审美感觉概括为崇高感。运用线条和雕琢去实现事物的形态特征,是任何一位雕刻家都必须选择的雕刻路径。中国的雕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人们在陶器、兽骨、石壁及玉石上刻画记录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孕育了雕刻技术和审美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制作工艺技术上,也随之提高。雕刻技术也由起初简单的线条刻画,发展到雕刻艺术,从而使石雕工艺技术与雕刻技法大大提高,表现题材也多样化呈现出
-
“中国乡村行”之民权 走进“中国画虎第一村”
-
作者:
马君珂
孙文贤
刘璐瑶
来源:
农家参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中
文化广场
河南省商丘市
及三
一幅画
豫东平原
北关镇
古朴典雅
王建民
令人
-
描述:
中国画虎第一村的原村名为王公庄,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一个拥有1300余口人的村庄,竟有800余人以绘画为生,且以工笔画虎为主。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令人称奇。5月21日,"中国乡村行"记者一行走进中国画虎第一村,一探究竟。5月的豫东平原,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绿中泛黄的麦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一进入中国画虎第一村,街道两旁古香古色的路
-
飞天的石头——记工艺美术大师甄丛达
-
作者:
孙文莲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施浣纱
道教文化
名牌产品
敬贤
辗转难眠
工艺大师
少年时代
曲阳县
曲阳石雕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每一项事业的卓然成就几乎都饱含着主人公对这项事业的热爱。工艺美术大师甄丛达亦不例外。他从儿时开始,就对雕刻有着近乎痴迷的情感。他顽皮、逃课,常常观看父亲的雕刻制作过程,去观看、揣摩,看一块块粗糙的石头经过艺人的捶捶打打,变成一件件玲珑的工艺品。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而又神圣的过程。于是,甄丛达从14岁起就离开了学校,走上了雕刻之路。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对读书丝毫不感兴趣的人干起雕刻来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