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奚我后》(油画)
作者: 王和泉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奚我后》   现实主义   绘画评论   历史故事   徐悲鸿   油画  
描述: 徐悲鸿的油画《奚我后》创作于19引至1933年,取《尚书·仲虺之诰》中“奚予后,后来其苏”之意:夏桀暴虐,商汤带兵去讨伐暴君,受苦的老百姓盼望大军来解救他们,纷纷地说:“奚予后,后来其苏?”(大意是,等待我们贤明的群主,他来了,我们就得救了。)画面描绘一群穷苦的老百姓在翘首了望远方.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1873年)
作者: 列宾[俄罗斯]   王和泉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   伏尔加河   19世纪   劳动   油画  
描述: 列宾(1844-1980),俄国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绘画主要的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揭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第一段]
林胜:佛心妙手,塑庄严像
作者: 和泉   来源: 佛教文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心   内心   妙手   亲近感   庄严   佛像   雕塑  
描述: “塑佛像,心要静,雕塑者将自己内心对于慈悲的感觉倾注于作品中,通过佛与人的亲近感,引发信众对佛家提倡的真、善、美的共鸣,而佛像也是雕塑者内心的呈现。”
自由与束缚——史钟颖“网格”造像的佛禅意味
作者: 和泉   来源: 佛教文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网格   禅意   “艺”   自由   “道”   造像   雕塑   艺术表达  
描述: 透过每一件佛教作品的雕塑过程,史钟颖以佛家的眼光去了解世界,体验人生的艺术表达形式,在不同阶段也诞生了不同的领悟。他将从事雕塑看做是适合他的游“艺”体“道”的切身方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