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壁画伎乐天舞蹈形象呈现研究——动静中的三十六姿
-
作者:
史敏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舞蹈形象
舞蹈文化
审美规律
动静
敦煌壁画
风格特征
文化遗产
-
描述: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敦煌壁画是其中璀灿的明珠之一,她蕴藏着我国西部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继承古代优秀的舞蹈传统,弘扬中华舞蹈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敦煌壁画历经一千六百余年,其中的舞姿造型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他们既保持着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又有着基本统一的风格特征和审美规律。石窟内容可分三项:建筑、雕塑、壁画,三者是相互结合的统一整体,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产物。
-
装饰雕塑的艺术研究
-
作者:
史敏丽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装饰雕塑
造型
-
描述:
装饰雕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不同时代的作品反映不同的审美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逐渐丰富,本文通过阐述装饰雕塑的语言特征和艺术特征,进一步解读装饰雕塑艺术的本质。
-
雕塑艺术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史敏丽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当代雕塑
少女形象
雕塑作品
艺术作品
王小蕙
形象研究
女性特征
雕塑艺术
艺术表达
-
描述:
从古至今,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随处可见,可见,女性形象是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女性形象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塑造形式也是多元化的。雕塑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有着独特的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在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女性无论是作为艺术表现的客体还是艺术表达的主体,始终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女性形象在雕塑艺术中的演变,进一步阐述女性作为客体和主体分别在艺术当中的体现。总之,雕塑
-
应物象形在中国写意性雕塑中的运用
-
作者:
史敏丽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意雕塑
应物象形
造型艺术
意象
-
描述:
“应物象形”是“谢赫六法”中的一项美学准则,是关于绘画的一个论述。作为一种造型观,同样的准则或者创作规律运用到雕塑艺术的创作中时,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将中国古代绘画品评标准的美学原则运用到中国写意性雕塑当中,分析总结了应物象形在中国写意性雕塑中的运用,及其造型特征的体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
浅析吴为山写意雕塑艺术的意境
-
作者:
史敏丽
郑晓东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写意雕塑
意境
-
描述:
吴为山倡导"中国精神,时代风格",主张创作要中西方艺术融会贯通,要把中国的写意精神,写意文化融入到雕塑中。"写意雕塑"的提出,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雕塑作品不仅仅是文人雕塑精神状态的体现,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