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从“四人帮”对“样板画”的评论谈起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7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   领袖   "四人帮"   安源   江青   林彪  
描述: 十年前,林彪、“四人帮”出于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需要,从千千万万幅毛主席画像中选了一幅封为“杰出的代表”作为美术创作的“样板画”,并借题发挥,提出许多错误的理论,现在是澄清的时候了。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下简称《去安源势》),产生于一九六七年,是青年学生企图歌
阳光下的女性:杨宏伟工笔重彩人物画赏读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阳光   人物画   宏伟   中国当代   赏读   女性画家  
描述: 1991年,潘(?)兹先生为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所撰前言称:中国工笔画终于走出了低谷,看到了无比开阔的前景。新时期以来,工笔重彩这一传统的流宗,确如潘先生所说,可谓奇迹般地得到了异样的繁兴。而且在工笔重彩画家的队
重霈雨露的老花——于非闇的艺术技巧略说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派”   审美时尚   艺术技巧   工笔花鸟画   画风  
描述: 于非闇(1889~1959年)是20世纪北方“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其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继宋画之周密不苟,扬现代之审美时尚,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重要影响,堪称“于派”而不绝如缕。[第一段]
邹莉的《百妃图》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   女权主义者   女性解放   当代女性   女性文化   现代女性   男权主义   中国女性  
描述: 邹莉是上过山、下过乡,又出过国、见过世面的当代女性。她里里外外地悟过自身,悟过女性,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女人经”。当西方世界因鄙薄女性而出现女权主义和相继出现男权主义回潮的时候,在中庸的中国虽然没有女权主义的强烈呼吁,邹莉也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她创办“情铸画院”和在工笔绘画上的成绩,不仅奉献了女性特有的劳动精神,也证实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能力和才华,就像许多人事的阴盛阳衰那样昭示着当代女性的自强。她不
少年争作弄潮游——访青年画家胡伟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院   艺术   校友   青年画家   少年   工笔人物   毕业   泉城   青年教师   思考  
描述: 胡伟和我虽然相差十几岁,但我们却是老朋友了。我们同喝泉城的水长大,又先后毕业于济南一中,还是中央美院的校友,但是过去,他对艺术的思考一向深埋在心底,很难在他身上看出弄潮儿孟浪的气质。我知道他是一位作业画得很认真的好学生,能作意笔的花鸟,也能踏下心作工笔人物的渲染。他默默地耕耘砚海,我静观着他的成长。 美院毕业之后,他留校成为一位青年教师。他生活在思想敏锐的
蒋兆和《流民图》浮雕落成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乡   周年   现代美术史   中国人物画   四川   泸县   大师   浮雕   流民   典礼  
描述: 1989年4月15日,现代中国人物画大师蒋兆和逝世三周年之际,其家乡四川泸县隆重举行了《流民图》浮雕落成典礼 蒋兆和的《流民图》完成于1943年,是一部宏大
中国美术馆发起编纂《中国美术年鉴》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艺术   年鉴   造型艺术   朋友   当代美术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   美术馆   四十年  
描述: 关于出版一本当代美术年鉴的设想,得到了美术界很多前辈和朋友的支持,中国美术馆已列入研究部工作计划,编辑班子也已紧张投入工作了。 现在,初步定名为《中国美术年鉴·1990》。因为是建国以来第一本美术年鉴,内容将涵括1949—1989四十年间的美术史料。从横的角度考虑,将包括各种造型艺术,如各个画种、雕塑、建筑艺术、书法、篆
画布上的山水——洪凌油画漫评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传统山水画   油画风景   西方风景画   中国画   艺术语言   南方文化   中国山水画   中国油画   水墨山水  
描述: 看惯了通常格局的油画风景之后,也时或想到,风景画会不会在视野上、观念上、语言上发生一些变化。我不是指西方风景画自15世纪以来,从它的古典风到印象派画风及其以后的变化,而是想自中国人学会了用西方人的观照方式、西方的油画技巧描绘风景迄今,擅长画油画风景的画家们,作过一些怎样的实验,是不是也像中国近百年的山水画那样,整体地结束了“四王”统治山水画坛的历史,并且在黄宾虹等几代人结成的梯队上,形成了阶段性的美学特色。也许,近百年来的中国,尤其是在油画的传播
“东道西器”与中国油画(摘要)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道西器   西学为体   油画风景画   民族文化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写实主义   中国画   东方人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中国油画  
描述: 一、题解 “东道西器”是韩国近代应对西风东渐的文化策略,类似于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日本提出的“和魂洋才”。 《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指精神;器,指物质。是否可以理解为:如何处理东方美学思想与西方物质媒材的关系,东方人在现代美术的演进过程中如何强化自主意识和自立意识。我想这是有关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宏观理论问题,也是中国油画家在接受了西方油画之后如何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问题。
感动·遗憾·期冀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回信》   孙震生   教学方法  
描述: 从我个人欣赏的角度,有不少好作品将留在记忆之中。《回信》(孙震生)虽然在构思上使人想到苏联油画《前方来信》,但那些地震灾民倾听孩子读信的情境仍然感动了我,它语言、形象挚朴,不尚一丝浮华,因为作者只是围绕其情思而自然叙说,丝毫没有炫耀特技之思。庄子曰: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 1 2
Rss订阅